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 正文

移动互联新贵 一路创新缔造的传奇

2015-10-08 15:52 来源:东南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9月23日,由商界传媒主办的“2015产品创新高峰论坛暨2015全球创客众筹大会”在重庆拉开帷幕。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方法论盛会,唯一一个关注传统制造的综合性创新产品评选活动,此次高峰论坛无疑是一场汇聚国内顶级创新产品的饕餮盛宴。作为去年中国最佳商业模式高峰论坛获奖得主,秒银科技今年便以主人的姿态承办了此次高峰论坛。作为移动互联弄潮儿,秒银科技高歌猛进,一路创新缔造的传奇。

  默默无闻出征

  最近这几年成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具看点的几年,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已经出现了像微信、小米、滴滴等重量级的产品和企业,但是这股浪潮并没有因为巨头的崛起而停止,发展高峰期将持续,创业者将继续在这个金矿掘金。如此形势下,长城内外、神州大地,上至商业巨鳄,下至无名新兵,全体都陷入这场热潮中。秒银科技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有幸成为风口上的猪。

  2014年5月,马昭德成立秒银科技(全称重庆秒银科技有限公司)。迄今一年多的时间,而其经营的秒赚APP在全国31个省市,拥有加盟商近1000家,用户近2000万,入驻商家30万,广告交易额超30亿。尽管业界称势如破竹的秒赚为“黑马”,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国内移动APP数量已经达到将近150万个,接近PC网站总数210万个。APP数量多,更新快,秒赚湮没其中,拼尽全力发挥优势,渐渐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

  一鸣惊人归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用户是一个个挑剔的个体,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秒赚APP为什么短时内赢得用户和商家的青睐,获得巨大成功?

  秒赚改变了广告逻辑,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让破坏性创新和跨界性创新水乳交融。企业可以用商品在秒赚上投放广告,用户边看广告边赚取“银元”,最后用户以“现金+银元”的方式用超低价兑换商品,企业收回包括商品成本在内的所有广告投入,实现免费品牌宣传。秒赚把企业主广告费的90%分给看广告的用户,企业主按用户真实收看量付费,用商品冲抵广告费。 “看广告能挣钱”、“打广告不花钱”, 秒赚依靠创新,彻底推翻了传统广告的游戏规则。创新成了秒赚最万能的钥匙,最有力的翅膀。得力于创新,秒赚一举摘得2014年最佳商业模式大奖。目前秒赚每天的兑换产品总额在60-70万元之间,每位消费者每天的收入最高可达100万银元。2015年6月,秒赚为自己扬名,秒银科技成为中国广告协会理事单位。

  秒赚在出名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秒赚在2015上半年的品牌策略 =“自媒体”+“媒介整合”(秒赚运用广告资源置换与全国各大媒介公司进行闲置媒介互换,为彼此节省了近十亿宣传费用)。秒赚的品牌建设不靠砸广告,而是靠口碑相传。传递有品位、有文化内涵、有责任的品牌形象。作为 移动互联网弄潮儿,秒赚一直秉持“用良心做产品,用责任建品牌”的理念。正是因为这样,2015年9月,在誉为亚洲品牌界的年度“奥斯卡”的亚洲品牌盛典上, “秒银科技”荣膺“中国(行业)品牌十大创新企业”,创始人马昭德先生荣获“中国(行业)品牌十大创 新人物”。

  与时俱进前行

  当下,O2O模式来势汹汹,所向披靡。它已毫不留情之势应用到了各个行业。当O2O大战打得如火如荼时,京东与永辉“联姻”,阿里和苏宁“连理”,尽管是电商巨头,也在寻求O2O模式的最好落脚点。而秒赚也紧跟潮流,阔步前行。9月15日,秒赚和中国最大的高校媒体运营商动力传媒”联姻”。双方计划每年互相投入价值2亿的平台广告资源进行合作,总共10亿为期5年。合作形式为:秒银科技在旗下APP秒赚广告平台上开设“秒动校园”专区,引入动力传媒目前的品牌广告主(快消品领域如宝洁等),为这些品牌广告者提供更多秒赚平台特有的专属服务,动力传媒将在全国500所高校设立近500个“秒动校园”自提点(拟投资5000万),为全国大学生提供线下体验与兑换,推动品牌广告主在线下的商品体验。

  秒赚和动力传媒的合作,对O2O模式又进行了全新的解构与补充,秒赚的“秒动校园”作为前端,能做到广告精准传播,提高转化率的效果,而动力传媒“秒动校园”自提点的建立,则能做到配送精准,提高用户满意度。两者双剑合璧,打通线上线下资源,搭上发展快车。

  从默默诞生,到载誉归来,再到阔步前行,秒赚的羽翼更加丰满,脚步更加坚定,经历更加传奇。

[责任编辑: 李振]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