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乔家大院》里,山西商人乔致庸这样问自己的合作伙伴:“什么是‘替天行道’?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而言,吃饭就是天大的事儿,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就是在‘替天行道’。”自古以来,农业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如今,中国的农业发展,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中国农业技术和农业品牌走出国门,无论是从消除贫困的角度,还是从创造效益、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对于国际社会的贡献都是可圈可点的。然而,要想诞生世界级农产品企业,中国还需要善用品牌的力量。
建立世界级农业品牌,首先要告别“有名无牌”的混乱现状。目前,中国形成了杂交水稻等在世界叫好叫响的农业品牌,从烟台苹果到淮南柑橘,从西湖龙井到山西老陈醋,从东北大米到阳澄湖大闸蟹,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气候水土的不同也造就了很多有特色的农产名品。但是,这些农产品中的大多数,还处于“有名无牌”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知名度高但是品牌化程度低,三无产品多,甚至很多农产品存在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比如2008年四川广元发生的柑橘生蛆事件,让消费者一度认为整个四川的柑橘都生蛆不能吃了。中国农业品牌要真正走出去,成长为世界级的品牌,必须首先把在国内的知名度转化为专业化品牌,进行权威管理,树立品牌认知。
建立世界级农业品牌,还要借力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于中国而言,农业的技术创新一直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杂交水稻、天然水田和玉米提醇等技术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值得思考的是,除了秉承创新理念,以及提高质量和产量以外,我们也要考虑借用“互联网+”,让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进入快车道。今年,天猫“双11”单日成交量创下1207亿元的惊人数字。随着移动互联产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全面兴起,新生的互联网营销对传统的宣传和销售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果中国农业企业可以善用粉丝经济,通过互联网进行品牌推广,不仅可以降低宣传和运输成本,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数目可观的品牌“粉丝”。这些“粉丝”,又会把自己看中的品牌以病毒式传播,迅速形成聚合效应。由此可见,善用互联网这一利器,对于品牌的口碑建立以及销售渠道拓宽大有裨益。
建立世界级农业品牌,还要搭上中国全面“走出去”的便车。从2013年9月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提出了3年。据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显示,“一带一路”已经辐射了全球超过64%的人口,覆盖面超过全球GDP的30%。此外,中国还倡导成立了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对于中国农业企业和中国农业品牌而言,这是一片国家开拓的富有潜力的市场,并且有国家强大的政策支持作后盾。由此可见,中国出现世界级农业品牌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从技术创新到品牌规范,从借力科技到善用政策,中国农业品牌走出去,建立世界级品牌的大势已经形成。接下来,他们会如何借势而为,开疆拓土,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之巅竖起中国品牌的旗帜,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