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共享充电宝火了,资本战还要法庭见!这位创始人说:三个月烧光1亿不算什么

2017年04月19日 07:01:54  来源:创业帮
字号:    

  共享充电宝火了,资本战还要法庭见!这位创始人说:三个月烧光1亿不算什么

  10天吸金3个亿,IDG、腾讯、元璟、朱啸虎、王刚等20余家资本入局,共享充电宝就这样火了!

  摩拜、ofo们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共享单车塑造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充电宝跟单车做类比,似乎商业模式完全可以复制。于是,几乎一夜之间,租赁充电宝也被扣上了“共享”的帽子,变成了资本追捧的对象。

  共享充电宝“抢滩战”

  共享充电宝,市面上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能借走的移动电源和线机一体固定电源这两种模式。

  有三家领先的创业团队:固定电源的小电科技,可借走式移动电源的街电科技与来电科技。

  左边是来电科技和右边的小电科技

  可借走式移动电源中又区分为大机柜和小机柜,这就造成了应用场景的根本性区别。来电科技是大机柜、街电科技是小机柜。

  小机柜的街电科技

  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电源,单一成本较低,对空间需求很小,可以做到快速推广。但,桌面式的固定充电,与其说是共享模式不如说是电源租赁。

  以“来电”为代表的大机柜的模式比较重,需要更高的技术,空间要求更严苛,很难布局在小空间内。机柜体积比较大,会对渗透率造成了影响。

  街电科技的思路不同于“小电”与“来电”,是采用较轻的模式率先布局进入小商家中。在无数个小场景中应用,可以快速做到让小机柜无处不在。避免了固定电桩的不良体验,也绕开了大机柜的重资产模式。

  北京东三环附近街电与来电网点对比

  上周末,邦哥在北京798的咖啡馆对街电科技CEO王哲进行了专访。他从深圳来到北京,就是为了让街电更快地占领一线城市。

  他说:“街电已经在一万个商家投放了万余台设备,合作商户数、订单量都是行业内绝对第一。就在我们聊天这个时间里,这两个数据比其他所有同行相加总和还要多。

  他的对共享充电宝竞争总结是:谁占领市场,谁赢!

  对话街电CEO王哲

  半年前共享单车火了,让许多来不及入局的资本追悔莫及。

  共享充电宝在4月初一夜爆红,许多创业公司匆匆入局。很多项目的产品仍处于概念阶段,还没进行市场活动就获得了投资。

  大部分创业团队没有APP上线,匆匆入局的玩家产品只是概念阶段。进度最快的街电和来电现在运营微信服务号暂时代替APP的功能。街电CEO王哲说:运营微信服务号只是暂时的,未来一定还会做APP的。他还是先抢占市场的思路。

  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入行门槛很低。更依赖市场能力和资本能力,模仿共享单车的商业逻辑,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速度和资本。

  街电科技小机柜充电宝

  街电CEO王哲:商家拿到我们的设备就像个拿到个台灯一样,只要插上插头就能使用。附近一个街道,我们可以入驻到每一个店家。我们还想发挥出小机柜的灵活性,以后还会和机场、地铁、火车站等谈合作。我们的机柜可以进驻到这些地方的商家内。

  王哲在回答邦哥关于大小机柜对比问题时这样说:大场景不一定要用大机器去占领。

  对于盈利的思考,王哲说街电现在控制在非常低的价格,还有免费时段,盈利并不是现阶段应该考虑的问题。

  不止资本战,还要法庭见

  4月初左右,街电科技也获得了IDG、欣旺达(300207,买入)投资的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连续拿到了两轮总计过亿的融资;来电科技拿到了SIG、红点创投、九合创投两千万美元的融资。

  可以预见为了抢占线下网点,共享充电宝将是继共享单车后又一波资本战。

  街电CEO王哲曾是美团上海区负责人,扎到了曾经最大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的老巢,他经历过“百团大战”,这次是他第三次创业。他对现在创业的总结就是:创业节奏加快,原来我们可以慢慢打磨产品,资本进来可以放大我们的优点、也能放大我们的缺点。

  对于未来不可避免的“烧钱战”,他说:

  对于烧钱的理解是,效率最重要!

  花钱谁都会,一亿美元很快会花光,不应该拼谁的钱多,而是拼花钱的效率。钱花的值不值,如何把上亿资金变成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很重要。

  近日来电科技发起了专利诉讼,状告街电科技“专利侵权”。这不是来电科技掀起的第一次专利战,去年他们将“云充吧科技”告上法庭,今年2月又对“云租吧”提起侵权诉讼。

  在资本战、市场战、价格战之前,共享充电宝将首先进行一波法律战。

  伪需求还是大生意?

  充电是刚需,充电宝也是刚需,共享充电宝是真需求还伪共享呢?

  街电CEO王哲是这么看的:现在还没有很多人知道我们,当我们铺设的够多、量做的更大,用户就知道有这样一种基础设施了。

  从我们这个团队角度讲,我们更希望把这个东西做成基础设施的。

  就像摩拜、ofo刚刚上街运营的时候,半年来伴随着争议、社会讨论,不到一年时间,共享单车变成了城市人已经习惯的基础设施。胡玮炜说过,创业失败就当做公益了。

  在采访中,邦哥对王哲说:感觉你们的模式和共享单车简直就是复制啊。有一点不同是,共享单车是面对C端用户的,你们要通过B端商家。王哲很开心的说,正因为中间有商户帮我们做运维,很大程度减少了损耗啊。

  线下共享经济之所以越来越火,与越来越贵的线上流量有很大关系。滴滴一打开了线下流量的窗口,共享单车放大了这个窗口。投资人看中的是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新的线下流量。

  有投资人曾说,不出半年,共享充电宝就会火起来,否则就是伪需求。对于在城市里出行的你,欢迎共享充电宝吗?本文转载自创业邦作者菲兹文章

[责任编辑:郭晓康]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