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日前宣布,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汽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柴油价格每吨上调290元。
然而,此前几天,国际油价出现了大跌行情,一周跌幅创出新高。成品油“外跌内涨”的现象如何理解?
国内油价调整,不与国际接轨?
近来,国际油价出现了明显下跌行情,在最近一周,国际油价大跌3.03%,创今年以来最大周跌幅。
据此,多条国际航线下调燃油附加费。今年2月24日起,台湾中油公司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内地航空燃油附加费不仅没有反应,根据有关定价公式计算,预计3月将上调10元。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上调了汽柴油价格。
一些消费者颇为不解。“国内油价一直宣称与国际接轨,为何国际油价明显下跌,国内油价却要上涨?”上海私家车主郭瑞铭在听到油价上调消息时感到困惑。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成品油价上调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关部门考虑到春耕、物价等因素,已将上涨幅度收窄,也就是说,“本来可能涨得更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我国石油资源缺乏,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客观上不支持低价或低税负的政策,需要从节约资源角度入手,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
姜鑫民说,如果我国人均石油消费达到美国人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都难以满足这样的石油需求。因此,需要从政策导向上引导石油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指出,国内油价涨跌幅度参照三地原油变化率。根据有关定价机制计算,最近一周国际油价下跌,而国内三地原油变化率是上涨的,如19日为4.27%,22日上涨到5.21%,按计算此次调价每吨应该上涨400元,但实际操作中涨幅控制在300元附近。
一位油企人士告诉记者,“企业早就做好涨价准备,扩大了产量,但近期国际油价下跌,企业担心如果再不涨,这一轮就涨不成了,现在总算松了口气。”
实际上,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因这样的“时间差”造成互相背离的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1年也曾出现过“国外大跌、国内不降”的现象。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告诉记者,2011年4月7日,国内油价经过两次上调达到历史最高点。随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20%,但国内油价长达6个月维持历史最高位,当年10月9日才进行下调。
价格反应滞后,测算过于神秘?
有关专家指出,价格波动反映成本变化,如果价格反应滞后,就难以反应成本变化。2009年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油价涨幅超过40%。
据分析,国内成品油调价需要满足间隔22个工作日、三地原油变化率超过4%这两个硬性指标。因为参照的周期较长、设定的变化率数值较高,所以国内油价反应滞后于国际市场。
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指出,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区油价实行每周调整,对国际油价变化反应更加灵敏,而中国内地油价的定价周期长,调价机会容易错过,要么时间间隔不够,要么三地原油变化率未能达标。
“这一定价机制实行多年,但究竟是怎样的计算公式,涨幅跌幅是如何测算的,油企利润水平是多少,对公众是个谜,显得有些神秘,”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时办了好事不为人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坦言,定价机制的流程不透明,消费者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却看不到有关部门为保障民生控制了涨幅。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这一定价机制在执行时会有人为的干预,导致调价时间点拖延等问题,可能会给下一次调价造成困难。
选择人为定价,还是市场定价?
成品油价格变化牵动国计民生,其价格如何形成?是靠“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来调节?
姜鑫民表示,在现阶段,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还需要统筹全局,保证国内油气工业健康发展。“当前的关键问题不是仅仅盯着油价上涨多少钱,而是如何调整机制,将成品油定价机制引向市场化方向。”姜鑫民如是说。
国家成品油定价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市场化,即成品油的价格要由市场竞争来决定。因此,石油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培育多元化的成品油市场主体,向有利于实现完全市场化目标的方向发展。
中石化总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6%,中石化有80%以上的原油都需要进口。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上涨,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国际油价大涨时,国企还是要顶住压力保障供应。
“首要是打破垄断,”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油品专家指出,国外石油公司通过页岩油、页岩气技术创新,促使本土油价、气价不断下降;而国内一些石油公司则在这方面动力不足,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事实上,这种状况很难长此以往。
姚达明表示,我国成品油定价应该减少人为干预,给予消费者等有关方面发表意见的机会。从价格改革方向看,应该通过反垄断、反限制竞争等,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由市场决定价格。
“除了进一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外,油企运作更符合市场规律是必然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加快调价节奏,提高调价透明度,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符合我国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新华视点”记者陆文军、刘雪、王蔚)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