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24日表示,城镇化发展规划有希望在上半年推出。他认为,推进城镇化面临多重障碍,既包括体制上的障碍,比如户籍制度,也包括经济上的障碍,比如高房价。
对于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袁喜禄表示,城镇化发展规划会涉及投融资体制问题。市场化创新能力很强,只要政策给出了方向,这些金融产品创新会非常丰富。
非刺激经济应急之举
在24日的“城镇化与投资研讨会·2013年《投资蓝皮书》发布会”上,袁喜禄表示,要正确认识目前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环境变化,城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而不是短期刺激经济的应急之举。
袁喜禄认为,城镇化应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在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下,城镇化不会是一个爆发式的发展过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正确认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新转变,以往是工业化带动模式,现在要向城镇化消化工业化产能,形成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方向转变,化解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的矛盾。各地发展的着力点要从招商引资向挖掘城市经济自身潜能转变。
袁喜禄强调,目前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障碍呈多样化态势。一是体制上的障碍,比如户籍制度,这反映了人们对社保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诉求。二是经济上的障碍,比如高房价。当前房价脱离了人们的可承受能力,制约了内需潜力的挖掘,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尽管房地产是城镇化重要载体,但城镇化绝对不是房地产化,必须引导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他认为,未来城市空间拓展面临调整,城市空间开发布局将向集中、均衡格局转变。城镇化建设要改变大开发、分散开发模式,要考虑资源承受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则要考虑均衡,向中西部侧重,加速释放内需。
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70%
24日发布的《投资蓝皮书》预计,未来20年是中国城乡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70%。届时,居住在城市和城镇的人口将超过10亿人。也就是说,未来20年,中国农村的人口将减少1/3以上,将有3亿人由农村移居到城市和城镇。
投资蓝皮书指出,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就可拉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2%。随着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定居,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居住条件、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均会大幅度改善。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强调,城镇化也有饱和度、天花板,城镇化推进速度必须适中,要与经济发展、工业化阶段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相适应,要考虑人口吸纳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他预计,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或超过80%,逼近85%的天花板。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志红认为,城镇化将对未来投资体系的改革、投资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城镇化不能仅围绕“城”展开,而是要围绕人的更高层次需求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升级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我们高度关注城镇化过程中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所延伸出的消费需求,关注未来文化传媒领域的发展机会。”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