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延长退休年龄可不可行 专家担心或形成巨大就业压力

2013-04-27 09:20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调整人口结构,积极应对并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民生问题的焦点。

  或形成巨大就业压力,反对声音不小

  4月25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国家将稳慎地研究是否调整退休年龄问题。

  尹成基强调,推迟退休年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政策,要根据我们国家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的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来制定确切方案。

  “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社会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我们将在综合分析几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这个问题,要稳慎地对这项政策是否作出调整进行研究。”尹成基称。

  老龄化步伐加快

  退休年龄的调整,与中国人口老龄化息息相关。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9.2%,比上一年下降0.6%。与此同时,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这是长时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人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也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已经是事实。“老年人口到本世纪50年代可能超过总人口的30%,而劳动力数量开始减少,进入人口红利的‘末端’。”

  戴相龙认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加大了养老金缺口。我国现在保险业资产超过6万亿元,而养老相关部分只有约1万亿元,城乡居民的储蓄总额约为40万亿元,“好像能够养老,但钱在富人手里多,而且保值增值很困难”。

  多位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人口红利”对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一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人口红利进入了“末端”时期,虽然短期内对就业和经济的影响不大.,但对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加重就业压力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提出调整退休年龄的问题,一方面是考虑到某些特殊行业从业人员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亏空。“养老金缺口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是个极大负担。”

  “个人认为,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不是国家延迟退休年龄就能解决的。”某大学教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我国有13亿人口,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我国每年离退休人员最少在600万人左右。

  “如果延迟退休,就会占用了至少600万适龄就业人口的就业岗位。这会让我国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该教授强调。虽然国家如今提倡依靠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若实施,必然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压力。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减速下行中。多家研究机构估算,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减少就业大约在100万人口,然而我国经济增速已经从10%左右下降到7%左右,意味着每年将减少就业300万人左右。一边是经济增速下滑,一边是延迟退休,等于每年将吃掉900万人口的就业岗位。

  该教授还对记者指出,财政资金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才是养老金缺口的关键。虽然我们的企业和就业者支付着全世界排名前列的社保缴费率,却由于财政支出“不给力”,导致总体社会保障水平停滞不前,加大国有资产划拨力度,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才是解决之道。

  反对声强烈

  在关于调整退休年龄的问题上,《国际金融报》记者随机调查后发现,表示反对的占了多数。

  在私企工作的陈先生今年42岁,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公务员、国企或事业单位的员工,年龄大了也一样有班上。“我们这些在私企的打工仔,年龄超过40岁,就很难找工作了,到50岁就更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50岁到60岁的时候,很可能会成为无收入者。”

  “我觉得国家现在要做的不是延迟退休年龄,而是先把养老双轨制的问题解决了再说。”从事教育事业的李老师称。

  “客观来说,国家不应该限定法定的退休年龄。各个家庭的生活状态不同。有的老人喜欢在家带孩子,有的老人愿意工作。国家应该根据这样的情况来调整。”在咨询行业工作的王小姐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的父亲就愿意延迟退休,但是母亲却喜欢在家带孩子。所以,国家对于退休年龄不应该‘一刀切’,而是在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酌情调整。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