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看似过去,但银行、信托围猎资金的持久战刚刚拉开大幕。
上海某大型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程浩(化名)因为没来得及组建资金池“躲过钱荒一劫”,然而下半年构建资金池的工作重点丝毫没有动摇,“在业内,我是最早一批提出关注资金池风险的人。但是为了抢项目,多得奖金,出路只有建好资金池。”程浩苦笑道。
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国60多家信托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在开展“资金池”业务。
不归路
“现在要是发行结构化产品,优先级的收益率已经从4%至5%上升到6.5%至7%。”某私募机构产品设计总监吴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预计资金紧张的情况至少要持续到7月15日。“我们打算过了这段时间再发产品。”他说。
6月20日那天,当银行间拆借利率创出近十年新高时,程浩的第一反应是信托业的好日子说不定又回来了:“需求摆在那里,而银行没钱了,融资方岂不是很自然地要找信托公司想办法。”
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来自银行的理财资金最近两周明显减少。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虽然比资金最紧缺的时候有所下降,但已达5%以上。“我们的资金成本提高了。”程浩黯然道。
银行的心态也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银行必须极力争取资金、争取客户,比如发行一款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就能把资金留在银行一年,银行近期寻求理财合作伙伴的意愿非常强烈;另一方面,目前资金成本上升明显,很多理财机构都在观望,希望待资金成本降低后再与银行合作。
在这场博弈中,程浩发现了自己的出路:下半年要与大型银行合作,开展“资金池”业务——把低成本的短期资金投入到期限长、收入高的项目中。选择大型银行,原因是他们的非标债权资产余额占理财产品余额的35%以下,小型银行大多超标。
“这是一条不归路,但我必须这么做,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我指望的就是比别人晚出事。”程浩说。
池子的诱惑
“亲爱的朋友们,最近请多关心你身边做银行的人们。有时间多陪陪他们,一起聊天、吃饭、K歌、shopping,都是不错的选择。理解偶尔的情绪异常、包容突如其来的小脾气。千万不要提存款、理财等金融专业名词。若最近他们想去屋顶、河边,请尽量陪伴。生命来之不易,生活需要互相扶持前行……”6月27日,在银行资金的紧张局面仍未缓解的当口,程浩带着几分幸灾乐祸在微信上转发了这个帖子。当天是季末,又恰逢周四,沪市一天期国债回购(204001)利率收盘价高达26.55%,盘中最高达30.5%,比高利贷还高。(记者 高改芳)
[责任编辑: 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