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向“含贿价”药品动刀

2013-07-17 10:04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药价虚高背后,包含着不当的,甚至是违法的成本,必须举起利剑刺破

  公安部门针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调查尚未结束,就在外资制药业界引发了震动。从相关权威部门公布的情况看,葛兰素史克通过一家旅行社,利用会议招待的机会,虚增参会人数甚至虚构会议,从“正常”的招待费用中扣出钱来,一部分用于葛兰素史克高层的回扣款,另一部分则向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商业贿赂。

  从此前曝光的案例看,类似葛兰素史克这样的操作手法并不罕见。如果有机会到各大旅游城市的机场看一看,会发现接机大厅里满是来自药企的接待人员,他们多是来接医生或官员参加“会议”的。而这些会议多以学术名义进行,附带旅游休闲和直接给医生部分现金,实际目的只有一个:要求医生多开某种药品。

  业界常戏谑地称,现在的药品价格是“含贿价”。此话虽难听,但多年市场操作中,确实有不少药品在药价中分摊了这部分违规成本。此次出事的葛兰素史克高管就承认,用于推广和回扣的成本占了总药价的20%—30%。而据业内人士判断,葛兰素史克的这一比例并不算高。此前有调查发现,各个环节“明扣暗扣”后的最高比例,甚至占到总药价的50%左右。在这一业内“潜规则”影响下,许多药企为了争夺市场,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药价出现严重虚高。

  药品销售乱象丛生的背后,暴露了中国医药市场中的一些软肋。比如,一些医务工作人员“向钱看”的倾向严重,而医院的薪酬体系不够灵活,一有企业投其所好、以利益引诱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不正当竞争甚至是违法行为时,有些医护人员就可能铤而走险,“利益联手”之下,直接间接地推高了药价。从这个角度上说,去除“以药养医”的顽疾,不仅必然,而且还应提速发力。

  客观说,跨国药企的研发实力普遍高于国内企业,一些创新药品正是治病救人所急需的,价高也符合市场规律。不过,葛兰素史克案件再次提醒我们,价高背后,还包含着不当的,甚至是违法的成本。必须举起利剑刺破虚高。

  现在整治外资药价高企更适逢两大机遇。一是国内企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经过多年混战,国内涌现出一批接近世界水平的企业,国产新药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外资品种相抗衡。二是随着医改的深入,以往难啃的公立医院改革逐渐推进,阻碍改革的症结逐步暴露并消除,对医药商业贿赂动刀正当其时。

  就在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对制药企业成本调查,其中涉及大量外资企业。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对比这些药品和国外同款药品的价格,指导其在中国的销售价格。成本调查和价格比较的开展,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实际的政策。中国不会纵容靠非法手段做生意的企业,无论内资还是外资。因为,一个竞争的市场,也必定要成为一个公平的市场。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