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假日办在新浪、腾讯、人民网等网站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全国假日办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反映公众意愿,使放假安排更加科学合理。(10月11日《新京报》)
就放假安排进行大模范的调查问卷实属罕见,意见与建议也似节假日旅游那般“井喷”。“问计于民”,是“民意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体现执政者的政治智慧。正如有关专家学者所说,正是在广泛的社会表达中,我们能够正确地整合出社会的共同利益。同样,广泛充分地表达也能使我们准确地把握其利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地进行利益的协调,避免形成严重的社会分化和利益冲突,以保证社会健康发展。
中国的假期制度设置滋生出“中国式挪假”——2个7天“长假”(春节、国庆)和5个3天“小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节假日与双休日的“排列组合”,看上去是简单的“数学”,其实蕴涵着“哲学”。休假的天数总量没有变化,但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就会导致相关权利的“流失”,抑或强化了小长假与黄金周的经济学功效。假期的“量”虽然没有变,可是“质”却有变化。
节假日,首先要满足休息权。至于传统节假日的文化传承、内涵,以及通过组合成为小长假与黄金周,则是衍生价值。本末关系,不能倒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休息权是生理上的需求,节假日的文化象征等则是情感层面上的需求。如果休息权得到充分尊重、休息得到满足,必然会上升到情感需求层面。相反,如果连休息的生理需求都不能满足,情感需求便是奢望。
放假安排须凝聚大智慧。这一次的调查问卷是一个良好开端,可以汇聚不同阶层的意见与建议,或许意见分歧很厉害,或许建议也是五花八门,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形成共识,惟大智慧才能担当。民智可贵之处在于启发官智、丰富官智。广开民智,启发官智,形成民智与官智的“互动”,方能为改革发展把准脉。由此可见,大智慧来源于官智与民智的磨合、碰撞与博弈,来源于官智与民智的“1+1>2”。
放假安排需进入“我时代”。“我的假期我做主”,一方面表现在放假安排上尊重每个人的表达权,由“小我”出发,实现“大我”诉求;另一方面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善意,让公民的休息权、休闲权实至名归。这里面我们还必须正视假期被“工作需要”挪用的问题,再怎么科学合理地放假安排,如果经常被用人单位“挪用”,制度利好也会落空。鉴于此,不妨在放假安排的顶层设计环节有效预防“被加班”。李云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