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特供酒”藏身社区小店 屡禁不止因为“有市场”

2013-12-04 09:01 来源:沈阳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央视曝光“特供”商品

  基本姓假

  10部门清理整顿

  “特供”商品

  上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目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销量。

  沈阳晚报记者昨天就本地在售的“特供”商品进行了相关调查。

  “特供酒”藏身社区小店

  昨天,记者在铁百商圈的一小社区里,找到了自称姓李的男子开的一家“名烟名酒”小店。这家小店比较破旧,从外观上看,与一般的小售货店相差不多,很难想像比较神秘的国家机关“特供”酒,竟然在这种小店叫卖。

  该男子称,他的小店只是国家机关“特供”酒的中转站,他去拿货的地点虽然也都是小店,但基本集中在机关周边。

  按照李先生的指引,沈阳晚报记者找到一家打着“大东区名烟名酒”旗号的小门脸,店老板介绍,国家机关“特供”酒有军中茅台、战友情、喜酒、将军酒等几个品牌,其中“贵州茅台酒”还分别标注着“专供×××××”等字样。

  店老板表示,国家机关“特供”酒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保证是纯粮食酒,而绝对不是酒精勾兑的。店老板特别向沈阳晚报记者推荐纯粮五八朦,说这款国家机关“专供”酒是用纯粮食生产的公务专用宴酒,黄米、大米、高粱等原材料都是有机农场生产的无公害粮食,喝了这种酒,绝不上头。内部价是每瓶92元,如果能买两箱以上,就以每瓶100元的特价出售。

  淘宝网是销售重灾区

  在网购市场上,明着标为“专供”“特供”的商品中,有白酒、红酒、高档香烟和茶叶等,“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是比较集中的“特供”单位,其中以白酒类产品最多,价钱却比市场上销售的同类产品便宜不少,而且品种也更丰富。

  比如茅台系列,就有“特供”世博会纪念的,还有国家机关接待专用的,涉及人民大会堂等等,价位基本都在三四百元。一家网店商户透露说,网上热销的这些“专供”茅台酒并不是茅台集团生产的,所以价钱才非常便宜。

  淘宝网上销售的另外一种“特供”商品,则是指区域限定的,比如“特供”北京、“特供”深圳、“特供”专卖店等。店铺老板介绍,这样的“特供”商品,他们有“渠道”,才能拿到货。这样难得一见的“稀罕”酒,网络上的售价并不便宜,承诺“假一赔十”的商家,都在正价销售,而并不提供特价商品。

  “代理销售”生意非常火

  除了实体店和网店,沈阳晚报记者了解到,还有一种途径在销售“特供”商品,而且生意做得特别火,那就是所谓的“代理销售”。

  经销商通常在一些能提供互动交流平台的网站,发布代理销售通知,然后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比如“点宁”网上,就发布多条代理销售特供白酒的帖子,多人跟帖留言,和卖家讨价还价。此外,不少人还打着各种各样的名义,表示家中存有海量以前得到的特供酒,价格便宜。

  沈阳市服务委市场秩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特供”其实就是个炒作出来的词,这种销售“特供”商品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

  该负责人还提醒消费者,不要觉得打上“特供”字样的商品,就不存在质量问题,其实,这样的商品本身多数就是假冒的或者以次充好。市民如果发现经销商销售“特供”商品,可以拨打12315热线电话,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屡禁不止因为“有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做客“经济之声”时表示,“特供”商品旺销主要还是因为这样的产品有市场。从供给方来说,商品生产企业认为打上“特供”、“专供”这样的商标后,产品首先身价倍增;其次,和自己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同时出现时,自己就多了一个砝码,让消费者更加相信它的质量安全,这样的产品可能会好卖一些,所以供应方非常有热情去这样做。

  另一方面,从需求方说,消费者目前对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忧,认为有“专供”、“特供”的东西应该是保真的。所以,供给方和需求方双方都觉得是必有人购买的,产品就有市场了。

  最重要的是得加大执法力度。以前在一些批发市场或不规范的流通环节里,确实存在一些假冒名牌现象,经过加大执法力度后,可能在很多批发市场就买不到假冒名牌,所以,对于打击所谓的“特供”、“专供”,我们可以借鉴打击假冒名牌的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还是能够消除这些假冒的“特供”、“专供”产品的,真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沈阳晚报记者 谷丽红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