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从市场规模、市场容量,还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成都楼市都已具备‘一线城市’的能量”。作为“2013中国房地产(成都)峰会暨2013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排行榜”的重量级嘉宾,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于本月20日担任峰会嘉宾主持。日前,在谈及成都楼市的未来发展,陈国强如是评价。
结合多方政策利好,成都楼市未来将迎来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激发更多的市场需求,未来成都对外来人口、外来资源的吸附力将更强,总体上房地产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
多项外围改革并进将改变房地产业未来格局
陈国强表示,房地产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其社会关联度、经济关联度极高。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的财税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等多项综合改革,将在未来深刻改变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格局。举例来说,三中全会《决定》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厘定,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强调,将有助于扭转房地产调控中的行政化偏向;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的改革推进,将根本改变我国城乡格局和城市格局,从而对房地产的发展带来历史性影响;土地制度改革,将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的独家垄断,改变单一的土地供应渠道和供应主体,逐步形成土地多供应渠道局面,对地价上涨的抑制和市场预期向好是一大利好;对农民财产权利的重视,将逐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和住房购买能力,对未来住房需求带来长远影响;《决定》提出鼓励金融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将增加房地产业融资渠道,降低房企融资成本。
“限购”有望退出或迎来替代性政策
近段时间,全国多个地方政府频频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实际透露出一个信号:即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将改变过去由中央政府统一号令的模式,而是把调控主导权和自主权下放给地方,引导地方主动调控。究其原因,是全国各地的楼市出现明显区域分化,比如部分城市和区域面临供应不足,而部分城市和区域则供应过量需求有限。“北上广感冒,全国吃药”的局面将逐步退出楼市。政策正处于调控转型期。具
体来说,将呈现出以下新特点:第一,与过去相比,“市场化”成为政策方向,未来政策将呈现“淡化行政,强调市场”的格局。过去,房地产“双轨制”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对商品房的行政干预无处不在。而近来多次中央重要会议上,虽提及房地产但基本不提调控,其实际的政策意义或许可以理解为:政府将主要在保障房领域发挥作用,商品房领域要交给市场,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住房双轨制模式将名副其实。因此,我个人认为今后的商品房市场将真正淡化行政色彩,减少行政手段,而更多时候是依靠市场化手段。一方面,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因特大城市人口进入将严格限制,限购、限贷等行政化手段仍将长期使用;另一方面,在其他房价上涨压力不那么明显的城市,“限购”等行政手段有望迎来替代性政策。目前已实施“限购”政策的近50个城市,除北上广深等少数特殊城市外,限购政策有望逐步退出。第二,未来房地产业的政策诉求,将由过去的短期目标转向中长期目标。过去房价指标是调控基本目标,而未来,关系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中长期的诸多结构性问题将得到更多关注,这有助于调节行业发展中的供求平衡和结构调整。
成都有条件、有优势排入“一线城市”之列
陈国强认为,不能以房价水平、房价高低为依据来判断“一线”“二线”城市。首先是市场规模、市场容量指标。成都作为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它的市场成交量及未来市场容量均十分可观,与几个一线城市相比毫不逊色。从这一点来看,成都有资格位列“一线城市”之列,甚至它的市场规模正在赶超北上广,挤入全国前列;第二,判断标准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市场存量规模指标,更应该关注的是未来市场增量指标。从后续市场、未来市场潜力来看,成都同样占据优势;第三,从市场开放度来看,也是一个基本指标。成都楼市的外来品牌、一线房企已达到相当数量,全国性标杆房企在当地市场中扮演着绝对主力的角色,这一点恰恰说明其市场开放度很高;第四,从市场成熟度和市场规范度来看,成都楼市的发展比较规范有序,产品品质好,宜居程度高,市场稳定性较好,购房者也比较理性成熟。第五,从成都城市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等指标来看,成都也名列全国城市之前茅。单从世界500强企业有近300家进驻成都的投资规模来看,就足以证明。因此,综合来看,成都有条件、有优势进入“一线城市”范围。结合多方政策利好,成都楼市未来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发更多的市场需求,未来成都对外来人口、外来资源的吸附力将更强,总体上房地产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
华西都市报记者卢佳丽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