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湖南、四川、广东多地连续发生多例疑似接种乙肝疫苗致死病例,引发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中国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24日就该事件召开通气会,称目前已经掌握了涉事企业所有批次疫苗的流向信息,涉及27个省份,涉事疫苗已全部抽样送检,检验结果将在约20天后公布。详细情况请听记者潘莹的报道:
广东省疾控中心23日证实,从11月至今,全省共报告4例疑似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死亡病例,再加上国家食药监总局此前公布的湖南、四川两省的3个病例,全国疑似“疫苗致死”病例已至少有7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李国庆介绍说,目前已经掌握了涉事的疫苗生产企业——深圳泰康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批次的疫苗流向信息。该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流向共27个省份,目前已全部停用。导致这几起疑似疫苗异常反应事件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总局也派出专家检查组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全面检查企业在原辅料使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执行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开展深入调查。同时对疾控部门库存的相关批次样品进行抽样检验,目前检验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我们会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按照检验规程,大约检验结果出来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结果出来后我们会及时通报情况。”
另据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疾控中心已派出专家到各地协助调查婴儿死亡原因,并对近几年来全国疑似的乙肝疫苗异常反应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据介绍,中国已建立起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自2000年至今年12月20日,接种乙肝疫苗后上报的死亡病例共计188例,其中确定为接种疫苗异常反应的为18例,包括过敏性休克、水肿等。在这188例当中,还没有出现过因疫苗质量问题致死的案例。
针对疑似“疫苗致死”事件,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曾回应说,这是“疑似偶合死亡事件”,与疫苗本身无关。所谓疫苗偶合是指患者存在其他疾病,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病,其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但由于刚出生的婴儿各方面还不健全,存在发生新生儿猝死的可能。统计显示,中国0—28天的新生儿死亡率为10‰左右,因此,疑似疫苗致死事件也不能排除偶合的可能性。
那么,新生儿24小时内是否必须接种乙肝疫苗?对此,中国著名肝病专家庄辉回应说,这不仅是中国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全世界已有60%的国家实施了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罹患乙肝的风险。
“我们调查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者,仅4%的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但是在24小时之后接种者20%不能阻断,也就是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不能阻断的风险,比24小时内接种者高5倍,因此我们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据了解,涉事企业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大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康泰公司疫苗暂停使用后,乙肝疫苗供应是否会出现短缺的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介绍说,疑似造成婴儿死亡的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乙肝疫苗暂停使用后,国内其他5家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仍有2500多万人份乙肝疫苗可供调拨使用,可以满足供应。他说:如果出现临时性的短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卫生计生委随时根据形势,必要的时候会让其他的企业尽可能释放产能。一定以保障质量为前提,后续的监管一定要跟上。”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