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6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26日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城乡居民总体的社会信任度较高,对公职人员具有中度信任,企业家群体在城乡居民中的信任度相对较低。
蓝皮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显示,目前城乡居民总体的社会信任度较高。有85.8%的人认为“在我周围,当前人们的信任状况还是不错的”;有84.4%的人认为“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乐于助人”;有70.2%的人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尽可能公平地对待别人”;有58%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可以信任”。但在总体社会信任度较高的同时,人们对于具体的人际交往仍存有戒备心理,57.6%的人表示“我和别人交往时会非常小心提防”。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城市居民的社会信任度显著低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信任度。例如,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可以信任”这一说法,有44.5%的城市居民表示不同意,而在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仅为35.9%。
同时,蓝皮书还就城乡居民对具体群体的信任进行了调查,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对部分群体的社会信任度还是较低的。其中,90.9%的受访者表示对陌生人不信任,仅有6.3%的受访者表示对陌生人有一定的信任。城乡居民具有依据情感的亲疏远近决定其信任强弱的特点,人们对于其人际网络中的人群具有较高的信任度,95%的人对亲戚朋友表示信任,84%的人对邻居表示信任。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也因其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获得了城乡居民的信任,85.8%的人对教师表示信任,82.1%的人对医生表示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对公职人员具有中度信任,65.7%的人表示信任警察,57.4%的人表示信任法官,51.6%的人表示信任党政领导干部,50.4%的人表示信任党政机关办事人员。这表明公职人员有必要加强与城乡居民的联系,积极转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形象,以提高自身在城乡居民中的信任度。
企业家群体在城乡居民中的信任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企业家群体的了解程度不高,有24.5%的城乡居民表示对企业家群体的信任度不好说。因此,企业家群体应更为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以增进人们对其的了解,提高信任度。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