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日化企业认为涉及面太广且申请时间太短
去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主要包括美白化妆品纳入祛斑类化妆品管理等相关要求。
昨日,记者从广东省日化商会处了解得知,本土众多日化企业纷纷认为如果凡提“美白”必须要申请“特证”(“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证书”),涉及面太广且留给企业申请时间太短,恐怕难以赶上末班车。
本报讯 (记者涂端玉)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去年12月发布的通告中表示:“为控制美白化妆品的安全风险,决定将其一并纳入祛斑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实施严格管理。该规定在2015年6月30日开始生效。”
最快要一年多才能拿到证
对此,一位本土日化界人士表示:看似明年才生效,但企业紧锣密鼓申请也不见得能赶上末班车。“产品检验大约要105天,产品生产能力审核估计要58个工作日,再加上产品申报受理及技术评审需要125个工作日,一个新的美白产品走申报流程就需要355个工作日。扣除节假日等,最顺利情况下也要一年多才能拿到证。”她说。
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则认为,美白产品的机理跟祛斑类化妆品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以后凡有“美白”就都要申请,目前全国日化行业涉及美白的产品已占了三分之一,涉及面实在太大。“我们目前正在收集会员的意见,将意见统一收集后会将意见向食药监总局反映问题。”她数给记者听,全国有3800多家日化企业,每家美白产品基本不少于10款,如果都要申请“特证”,则起码还要再批几万个证,实际上国家历年批下来的“特证”也才只有1.9万个。
余雪玲认为:“美白化妆品的机理与祛斑类化妆品并不完全一样,通常有物理遮盖、漂白氧化、抑制黑色素和深层清洁,这些都有美白作用,但只有抑制黑色素与祛斑类产品机理相同,而这个品类目前已需要申请‘特证’了,其他机理与祛斑类产品并不等同。”
“美白产品太多太滥,的确存在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因为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而导致红血丝、皮肤变薄、色素沉着、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不在少数。”武警医院整形美容科皮肤专家王玉燕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市面上美白产品按渠道划分主要有三大类,超商在售的基础护理类产品、美容院推广的美白祛斑产品以及医院专科开具的功能性产品。“像治疗性功能性美白产品,除了在证书、字号上要求严格外,最好还应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