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或不日出台——这是上证报记者昨日获得的最新动向。
国家发改委9日称,目前正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并将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初,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曾透露,就北京方面来说,首都经济圈规划已拿出初步方案,正在反复论证,需要相关省市和部委充分沟通,最终拿出一个综合性的方案,分年度实施,整体方案有望于今年年内出台。对此,接近发改委相关人士向记者说,“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或很快出台”。
这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路线图已明晰,三地之间的产业腾挪转移即将提上日程。
“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早就在研究中,这次发改委发出明确消息,预计规划会很快出台。”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向上证报独家透露。
他同时强调,规划本身的作用有限,“就像全国城镇化规划一样,规划出台并不意味着任务完成。”相反,“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更多工作刚刚开始。”他说。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改委发布消息,言之凿凿,既是对坊间多种传闻的回应,更是实际工作进展的披露。
优化功能 规划或很快出台
发改委明确表示,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在全国发展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改委相关方面说。
发改委还表示,规划编制将在明确区域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重点就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区域合作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出台。
多方发力 京津冀概念借势
紧锣密鼓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工作的不只发改委一家,国土资源部4月初也组织召开会议,协调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主动与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工作,建立京津冀国土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此外,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政府近期也先后透出相关信息。一度,保定或成“国家政治副中心”的消息沸沸扬扬。这些都引发资本市场对“京津冀概念”的一轮又一轮爆炒。
而记者在保定实地调研也发现,传闻中的“房价一日三价”并非虚谈。目前经过一轮上涨,保定开发商普遍采取捂盘惜售策略,整个市场也充斥着炒作的气氛。
当然,撇开概念炒作,京津冀三地实实在在推进的“大接轨”思路,也确实给投资者带来很多想象空间。
据悉,今年天津市将有一批“大项目”开建,重点建设项目70个,投资总规模8231亿元,其中的交通项目主要就是为“京津冀一体化”服务。如,包括京台、京秦等高速公路项目,以及目前正在修建的京津城际延伸线,将会从天津站延伸至于家堡高铁站,进一步推动滨海新区的扩散能力。
除去交通接轨外,发改委提出的“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区域合作发展机制等方面”还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有待接轨,最终是三地政府人和事的对接。
博弈加剧 产业腾挪转移在即
然而,围绕一体化的趋势,京津冀各地之间显然又存在着竞争。对此,乔润令直言,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如果不走差异化道路,注定是死路一条。
“无论是城镇化规划,还是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规划,其本身的作用都有限,规划出台并不意味着任务完成。相反,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更多工作刚刚开始。”乔润令向上证报记者直言,京津冀一体化不可避免是多方博弈,落地或是持久战。在他看来,京津冀一体化之际,北京最可能外迁的就是第二产业,届时河北各地之间就可能会有一场“血拼”。
“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同时,必须由国家层面推进,否则很难达到良好成效。”乔润令说。
记者注意到,在保定可能成为“国家政治副中心”的消息出来后,北京市亦提出,北京通州是城市副中心,要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要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既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却显而易见也可理解为是一种与保定的较劲。
实际上,针对这个问题,上证报记者曾专门请教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廖明。在他看来,在城镇化发展方向和模式上,各个城市的认识还有误区,这与我国的城市管理模式也有一定关系,为此需要改革创新,建立城市间管理模式。
“我觉得中国必须在城市发展中建立一种协调机制。”廖明表示,“我国的区域发展缺乏有效的、统一的协调机制。如北京,周边是天津和河北的大量城市,虽然有‘京津冀’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很好的协调机制,都是各自发展。”
他认为,中国的城市间管理,是层级式的垂直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阻止了区域性发展。再有,我国的干部考核机制也以地区的经济发展GDP指标为核心指标来考核,至于其周边地方的共同发展促进,没有考核指标和要求。因此,中国城镇化建设,必须进行改革,解决好协调机制问题,给予足够的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