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大战升级

2014-05-04 16:27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随着银行加大投入和创新开发力度,一场互联网金融理财与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战火开始升温。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迭出,其中中国工商银行(3.46, 0.01, 0.29%)推出“薪金宝”,中国银行(2.62, 0.01, 0.38%)推出“活期宝”,民生银行(7.87, 0.05, 0.64%)推出“如意宝”,平安银行(11.03, -0.22, -1.96%)推出“平安盈”。近期,中信银行(4.85, -0.08, -1.62%)和信诚基金也拟推出“薪金煲”,并称可以通过ATM实现T+0实时直接赎回取款。

  而另一方面,在竞争加大的环境下,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在收益回落等方面压力加大,互联网理财产品生存压力显现。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理财产品双方,在争夺资金流方面必将上演一场拉锯战。

  

  互联网理财承压

  余额宝理财通增延赎回期

  4月24日,余额宝一纸公告悄然上线,宣称5万元以上的大额赎回将不再享受T+0的实时到账服务,赎回时间在不同时段变成T+1甚至是T+2不等。

  根据余额宝赎回的新规则,当日在支持的银行服务时间内累计转到银行卡小于等于5万元时,可两小时内到账(T+0),而如果大于5万元,将被默认为普通转出。普通转出的规则为:转出时间如果是工作日当日15点前,则下一个工作日24点前到账(T+1),而当日15点后申请转出的,将于下两个工作日24点前到账(T+2)。

  对于此次调整,天弘基金日前对媒体回应表示,此次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是想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并且5万元以上的大额赎回客户并不多。

  该调整公告发布后,对“宝宝”们的疑问也随之浮出水面。此前的3月28日,微信理财通也一度宣布暂停T+0赎回。理财通发布的《关于华夏财富宝基金赎回服务到账时间的通知》称,“接到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通知,于2014年3月28日上午10:00起,理财通平台的华夏财富宝货币基金的赎回服务到账时间调整,在理财通平台提交的华夏财富宝货币基金的赎回业务将于第二个工作日到账。”

  尽管在4月1日理财通重新恢复赎回T+0,但设定了赎回上限,单笔限额2万元,当天可快速赎回3笔,即单日快速赎回限额6万元。而此前,理财通快速赎回设定的每日最高额度为25万元。

  此外,华夏财富宝也一度于季末暂停T+0的操作,给投资者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对于上述变化,媒体普遍解读为互联网系理财产品在体量加速增大的同时,面临着垫资的巨大挑战。

  互联网理财产品在最近一年内迅猛成长,目前许多基金公司都已推出T+0货币基金产品。据了解,货币基金T+0赎回一般是通过垫资来实现,这对于基金公司是不小的考验。在此类产品中,余额宝、理财通由于扩容速度快,垫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也是近期频现赎回期延长的原因所在。

  大量垫资需求增加货基压力

  余额宝、理财通等理财产品为何纷纷开始对流动性设限?有媒体猜测,本次调整是由于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垫付资金方面出现紧张从而被迫给大额赎回设限。

  市场分析,由于近来银行方面对互联网理财资金管理日趋严谨,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体量日增,导致资金的高频率、大额度流出。而此前的T+0方式,部分是公司自己垫资,大量垫资需求对货币基金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基金公司和相关平台必须在客户体验与成本控制上做出平衡。

  此前亮相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余额宝规模为5413亿元,一季度盈利达57亿元,天弘基金旗下公募产品总规模为5537亿元。去年全年,天弘基金营业收入为3.109亿元,余额宝的收入贡献达61.2%。据了解,目前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为客户提前垫资的资金比例大概需要5%,垫资压力可见一斑。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此次余额宝、理财通等理财产品作此调整,主要原因还是考虑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回报率。考虑到近期货币基金收益不断下跌的趋势,最大限度的争取客户收益率,控制运作成本的压力可能是调整的原因之一。

  “如果理财产品想要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回报率,资金首先要使用充分,这就要求相关基金公司和平台把资金尽最大限度的投资到资产上去,这样才能提高收益率。如果仅能保证赎回的需要,账面上就要常备部分现金,必然影响收益。”郭田勇表示。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