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会信用建设将迎全国动员令 2020年或颁“信用身份证”
导语: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等现象,敲响了社会诚信缺失的警钟,有关方面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国家发改委联合央行昨天(9日)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到2020年,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或将拥有信息全面的“信用身份证”。然而如何全面搜集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搭建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面临很大挑战。
从个人生活、企业经营到政府运行、司法公信,规划纲要对以上领域的诚信系统建设,做出了详细规定。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田锦尘,把规划比作全国“动员令”,明确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
田锦尘:在全局和整体谋划上还有一些欠缺,我们觉得在已有的比较好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全局上做一个更加周密的谋划。
不仅有框架,规划更多的“含金量”体现在细则上,比如,政务诚信建设,要求进一步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社会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电子商务领域,要完善网店实名制,严厉查处电子商务制假售假等欺诈行为,都明确写进了规划。而要让社会信用体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并非易事。
拿旅游业来说,要想把全国所有旅行社都纳入信用信息统计中,难度很大。上海环悦旅行社董事长陈晓亮说,有的大旅行社下面挂靠很多小公司,大多游离在监管之外,他担心,监管部门搜集信息时,很难扫除死角。上海就有一个团费旅游申报系统,很多旅行社都不会按实际的来申报。有的旅行社是分包给别人做的,监管还是有难度的。
此外,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也实属不易。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例,田锦尘说,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个人信用代码。做这个事一个代码,做那个事又是一个代码,你的信用信息分别记录在不同的地方,很难对你总体的信用状况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所以建立统一的代码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企业、政府等的全国统一信用平台,难度更大。央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张子红介绍,截止到今年三月,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涵盖了8.4亿人和1930万户企业,但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共享,比如企业信用信息中,土地资源开发情况就是个空缺,这有赖于相关政府部门打通条块分割,互通信息。
如果国土部门能够加强行业自身的信用体系的建设,能够把数据搞得完整,准确、及时,可持续,如果下一步双方可以合作,会考虑把这些信息纳入到基础信息数据库。
经济之声:放眼全球,信用体系最完善的是美国,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把一个人一生几乎所有的信用记录串连在一起,包括银行账号、信用卡号、社会医疗保障号等等,一旦有信用污点,就会处处碰壁。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也正朝这个目标迈进,而且要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来保障。国家税务总局将在十月份试行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就是很好的尝试,纳税信用好的企业,将获得缴税“绿色通道”,违法责任人则会被列入“黑名单”。只有一条条政策能真正落实,社会诚信才会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