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建投资到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三批次重大工程包的变迁折射出,国家发改委稳增长手法正由守转攻,在基建托底的基础上,全力为经济积蓄后劲培养新动力。
4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重大工程
包聚集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六个领域,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名片和“中国标准”。
首批七大工程包已投资3.3万亿元
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发改委已经陆续发布落地11个重大工程包。其中,去年发布的7大类重大工程包侧重于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基建投资,以增长社会有效投资为重点,进而稳增长。据悉,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万亿元。
“以轨道交通为例,今年全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完成3000亿元,超过去年2857亿元的水平,对稳增长拉动经济的作用很明显。”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说。
在稳增长基础打下的大背景下,7月初,发改委一改套路,推出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突出“新兴”性,充满了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的意味。
“制造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能给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式带来重大变化。”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指出,我国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层次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整个GDP的总量是63.6万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51万亿元,在这两个数据里面制造业都占了1/3以上的份额,制造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告诉记者,在提出新兴产业工程包安排之初,发改委也在考虑怎么来实施好新兴产业工程包,而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选准工程包涉及的这些领域和方向。
重大工程包转型升级
在7个基建投资工程包发布后,产业工程包进入视野。从7月初的四个“新兴包”小试牛刀,到昨日的六个“高端制造包”,发改委稳增长全力转向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直言,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既有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发布这6个工程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要率先实现“五个一批”。
即,“要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要建立一批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产业联盟;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要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要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蔡荣华说。
事实上,以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经济运行中已初露锋芒。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增幅比整个工业高4.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4%左右,比去年全年提高0.8个百分点。技术含量高和转型升级相关的产品产量增速度比较快。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3倍,铁路机车增长了91%,智能电视、城市轨道及车辆、太阳能电池、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也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不仅是我们国家发展得很快,全球发展得也很快,其市场空间的增长率都是在两位数以上,而中国可能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所以这个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作为政府也会给予机器人产业大力支持。”蔡荣华说。
对此,昨日下发的《通知》要求,创新中央财政资金安排方式,探索奖励引导、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逐步扩大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强化金融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实施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工程包变迁之间,也给未来中国经济播下了希望。
[责任编辑: 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