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宁9月20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李晓喻)“作为中老两国在水电领域的首个投资项目,老挝南立1—2水电站至今已安全运行5年,每年均超过设计发电量20%以上,总营业收入超过1亿美元。”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工作人员李蕴华介绍说。
另一座位于老挝川圹省查尔平原东南部的南椰2水电站,总投资3.45亿美元,于2011年10月开工。根据施工计划,今年底,水电站3台机组将全部投产。该项目年平均发电量为7.21亿度,将为老挝东北部提供足够的电力能源。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是中国水电行业最早“走出去”企业之一,至今已在东盟国家参与开发30余个项目,涵盖水电站、灌溉、防洪疏浚、城市供水、公路、输变电等类型,马来西亚槟城供水项目、泰国巴帕南水闸项目、菲律宾邦邦河治理工程均获成功。
国际产能是近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热点,即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基础设施等方式,将产业作为整体对外输出。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地区之一。
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2013年赴泰国建立首个海外基站。目前,中泰计划投资百亿元人民币合作共建“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推进北斗在东盟地区通信、交通、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
“中国坚持把东盟国家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
正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举办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活动,推动中国优势产能及装备制造与东盟“开花结果”。
在东博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洽谈对接会现场,座无虚席,很多企业代表提前抢占座位。“我们的技术先进适用,价格合理适中,很具竞争力,特别符合东盟国家的现实需要和承载能力。”中国参会客商沈阳东管电力科技集团董事长张平说。
宁吉喆称,中国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中国产能总体处于中端及中高端水平,性价比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
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中地位突出。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局长程先东介绍说,目前,中老、中泰等一批铁路合作项目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铁路联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在程先东看来,在铁路合作中,中国和东盟国家各具优势,中国铁路具备技术、装备、人才、资源、管理等诸多优势;东盟国家具有工业化、市场、资源等优势,也具有吸收消化国外铁路先进技术的能力。双方加强铁路合作前景广阔。
缅甸外交部副部长吴丁乌伦称,中国与东盟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将会为政府和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也将促进各自产能释放,实现互利共赢。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东盟国家大多数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或初中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对外来资金、设备、技术有着巨大而迫切需求。中国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国门,不仅可以缓解中国的供需矛盾,也将推动投资目的国共同发展。
本届东博会上,东盟多个国家官员及企业负责人表达对中国产能的渴望与需求。老挝计划投资部副部长本达维·西苏潘通说,“老挝政府欢迎在能源制造、农业、教育、医疗和服务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支持和转让。”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专程举办推介会,负责人朱趁义说,“我们已经与中国的太阳能、钢铁等领域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已达2134亿美元。今年1—7月,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57.6%。
“中国与东盟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互有需求、互有优势、互为机遇,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宁吉喆说。(完)
[责任编辑: 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