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中国经济“强”解读:国际合作升级

2015-11-25 07:1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标题:中国经济“强”解读:国际合作升级)

  临近年尾,中国经济进入冲刺阶段,而“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后,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蓝图也有了初步轮廓。未来的经济怎么走?跌宕起伏的2015年,这一直是最受热议的话题。

  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经济学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中国经济的蓝图》,这篇仅1500余字的文章不仅对中国经济现状做了明晰的判断,也就未来经济动力、发展模式、发展方法等做了详尽的描述。

  文章认为,要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力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文章强调明年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并认为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的有力结合,是多年来中国增长故事的核心要素。

  《第一财经日报》梳理发现,在产能升级和转型背景下,国际合作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例如,就在刚刚结束的李克强马来西亚之行和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中,他多次谈到与他国的产能合作,并再次充当“推销员”,促成中国铁轨铺进东南亚。

  结构性改革占主导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如何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摒弃较为常用的量化宽松而选择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政府最受关注的调控选择。

  李克强在文中指出,没有采取量化宽松和贬值的原因是,中国目前的体量要继续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是不可持续的,小修小补只能应付一时。“我们作出了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选择相当大胆和艰难。目前,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试图通过深化改革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但进展十分艰难,大多数仍处在探索阶段。从国内来看,我国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分配等多方面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实施经济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政府首先要从自身动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结构改革既是关键问题,也是难题。政府直面难题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经济积累的问题,为下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李克强强调,要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力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为人民谋福利的多角度惠民政策持续发力,不仅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得到更高的重视,包括就业率、居民收入、保障房等问题也一直是高层最关心的“经济数据”。李克强举例说,中国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消费升级强劲增长,仅去年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就达1亿人次。

  熟悉政策制定的专家告诉本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更要注重全民共享成果,这一方面和“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小康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继续发展的需要。这名专家认为,目前政府所做的基础公共产品投入,侧重民生网构建等政策都是长久利好的基础性工程,将在未来释放出巨大红利。

  双引擎撬动经济

  对于中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李克强在文章中指出,这些政策工具主要组合成两大经济增长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

  在李克强看来,前一个引擎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后一个既拉动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而两者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适于创业创新环境的同时,做好宏观经济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

  前述专家表示,双引擎的配合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过渡升级,避免新老产业发展断裂的“尴尬”,同时也避免了资源要素的浪费。

  23日,李克强在中马经济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中论述双引擎时提到,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1.5亿多技能人才,正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巨大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去年以来,“双创”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一半且升势不减。此外,每天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个工业,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拓宽中国经济的地平线。

  在新经济增长点蓬勃发展的同时,总理强调结构性改革也包括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中国规模庞大的工业部门仍是我们增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表示,政府正在努力推动“中国制造”更上层楼,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举措。

  国际合作是未来重点

  无论是产能出海还是资本对外输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联系显示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而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期,中国高层领导人出访期间都频繁表示出中国要采取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加强装备产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在李克强看来,中国市场发展的蓝图也是一幅世界可以贡献的蓝图。他在文中表示,世界数十亿人民还没有享受到大规模工业化和良好基础设施的便利,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来改变这种现状,那涉及数十亿人的增长将为大宗商品市场、制造业以及更广泛的领域等带来巨大的机遇。

  就在即将结束访问回国的11月23日下午,李克强还积极与马来西亚总统沟通,探讨开展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建设、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建设等项目。此前两天,李克强会见老挝总理时表示要“建好中老铁路,打造区域合作互联互通典范工程”。在出席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时,李克强呼吁“积极推进泛亚铁路建设,争取中泰、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年内开工”。

  对于整体的开放格局,李克强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更深融入世界经济。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商品会达到10万亿美元。“我们将支持企业走出去,逐步放开金融、教育、医疗、养老等市场准入,这能为世界各国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他同时也提到,将在更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其中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也会进一步扩大。

[责任编辑: 吴晓寒]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