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赵展慧)中国创业热潮引起世界瞩目。近期彭博社文章称,“自2010年来,中国初创企业数量每年以将近10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达到161万家”“这一速度全球称冠,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英国的两倍,也远远高于美国”。时下,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每分钟诞生8家企业,这是今年前三季度创业的中国速度;拉动GDP增速约0.5个百分点,这是前三季度创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对创业者来说,“草根”不再是自嘲。“我们都是最普通的百姓家孩子,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创业成果。”让创业咖啡香味飘荡在中关村的拉勾网创始人鲍艾乐说。同时,创业者还创造了强大的带动效应,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创业功不可没。
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成为创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创新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并带动新技术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说。
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尖的众创空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成了项目、人才、资本线上线下对接的平台。同时,创业基金、天使投资、众筹等多种方式正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难”破题。
近一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20多项政策,地方政府出台了2000多项相关配套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政府充分显示了“放”和“管”的艺术。
决心做减法,政府把权力减下去,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85%改为后置审批,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据测算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千亿元。
精心做加法,政府把服务提上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打造互动对接、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公共平台,为创业助力。
[责任编辑: 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