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经济将有哪些新动向?
12月18日至21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形势、稳增长重点、结构性改革战术任务、重要改革领域、惠民生要点和开放战略做出了明确部署。会议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看形势
基本面向好但面临困难挑战
会议对我国经济面临的整体形势判研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会议认为,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解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明确了我国在整体经济增速和就业有韧性的同时,也必须忍受结构调整的阵痛,一部分产能过剩企业要淘汰出局。
看增长
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具体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观政策要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2016年中国经济仍处在一个探底的过程中。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从中长期看这与稳增长是一致的。
看任务
战术上抓住五大关键点
2016年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将十分繁重。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战略”和“战术”做出安排,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僵尸企业”、高负债企业和过剩产能企业的调整。这种调整更多着眼于中长期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
看改革
突出国企财税金融社保领域
要想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措施。
记者总结梳理,会议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国企改革、税收改革、金融改革和社保改革四个领域。
——在国企改革中,会议提出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在财税改革中,会议提出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
——在金融改革中,会议提出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同时要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
——在社保改革中,会议提出要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同时还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解读:多位专家表示:上述四个领域改革的深化,将使具体经济发展任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闭环,促进经济走向长期健康发展。
看开放
注重高水平双向开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开始逐步发挥影响力,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也引人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指出,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解读: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逐步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家,这对明年双向对外开放提出更高要求。“未来要加大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商品输出,同时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贸易,来实现稳定外贸的目标。” 张燕生说。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