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居民收入如何跑赢GDP增速

2016年01月27日 11:28:00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居民收入连续多年跑赢GDP增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完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就业保持稳定,居民工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需要全面推进,加大力度缩小收入差距,增进社会公平——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为何能够继续跑赢GDP增速,收入分配改革应如何推进?《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

  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完善

  记者:我国居民收入为何能够连续多年跑赢GDP增速?从2015年的数据看,有哪些亮点?

  李实: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完善。当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居民倾斜,就会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

  第二,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依然保持了就业的稳定性,新增就业人数,包括大学生就业都在增长。

  第三,居民工资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这意味着农业产量持续增加,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在持续增加。另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说明农民外出就业的收入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

  第四,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部分,一直保持增加的势头。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改善收入分配相配套的强化民生的政策措施,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倾斜。

  此外,2015年公务员工资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上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

  客观看待基尼系数下降

  记者: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有人认为虽然基尼系数自2009年来连续第七年下降,但仍然超过国际公认的0.4贫富差距警戒线。对此应如何看待?

  李实:首先需要认识到,每个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对一些国家来说,基尼系数过低也可能产生问题。即便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差距过大,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问题。这一点是国际公认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仍然需要加大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

  过去7年,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这主要是由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带来全国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对贫困地区农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加较快。二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收入增加较快。三是政府各种惠农政策持续发力,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大作用。

  应该看到,当前虽然基尼系数略有下降,但很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仍在发挥作用。如果从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来看,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加大,这也是当前收入差距的一个主要特点。我们在关注收入差距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分配不公的问题,包括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就业机会的差别,不能实现同工同酬,不能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等,这些都是收入分配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此外,居民财产差距也在急剧扩大。以往人们大多把贫富差距等同于收入差距,但实际上,居民在资产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贫富差距状况的重要指标。很多富人的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也是导致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较快的原因。从农村内部来看,区域差距比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另外,农村公共服务不均,贫困地区教育医疗严重落后等,都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

  实现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

  记者:未来居民收入是否能够持续保持这种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点在哪里?

  李实: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一直下降的。通过制度调整和深化改革,居民收入所占比重逐步回升到一个正常状态后,可能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也就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同步。我们应该把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看作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这个调整期不会是无止境的,因为居民收入是GDP的一个部分,不可能始终高于GDP的增速。

  应该说,最近几年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是可能的,但如果要使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超过GDP增速,还需要加强以下的工作:第一,进一步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扩大就业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实现就业数量的增加,还要提高质量,使就业的岗位能够更加稳定、更加体面,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报酬和更好的社会保障。

  第二,继续把提高农民收入增长放在首位。当前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仍然很大,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从土地中获得更大收益;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让农民分享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好处。此外,要加大扶贫力度。未来几年能够实现每年脱贫1000万人口的目标,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要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和创业激情。

  第四,继续优化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民生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力度。包括农村的低保项目,对贫困儿童的救助等。

  第五,要进一步减税让利。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和对企业的管制,通过减税,让企业和居民获得更多好处。

  经济新常态是改革机遇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如何,面临哪些主要矛盾?未来应如何推进?

  李实:经济新常态会带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也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减少过剩生产能力,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带来经济增长的活力。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居民收入差距会出现什么变化?是会扩大还是缩小?大量的最新国际研究文献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与一个国家收入差距变化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引起收入差距变动的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增长方式,即是包容性增长还是非包容性增长。即使在低速增长时期,如果贫困和低收入人群能够参加经济增长过程,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收入差距仍会缩小。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需要全面推进,加大力度。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综合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通力合作。由于涉及利益再分配,改革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破除既得利益的束缚。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收入分配制度非改不行。虽然最近几年进度不一,但还是在稳步推进的,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看到改革成效。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有助于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公平:第一,树立公平的社会发展观,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尤其要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在劳动力市场制定公平就业法、反歧视法,实现就业机会的平等,做到同工同酬,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公平。

  第二,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在税负不断减轻的情况下,要对税收结构进行调整,减少间接税的比重,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因为后者更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可以适当减少增值税、消费税的税率,增加房地产税、遗产税等。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尽可能覆盖到高收入人群。

  第四,改革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增加民生支出的比例。财政支出要为精准扶贫服务。通过财政的办法增加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

  第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的机制,让劳动力、资本、土地市场更具有公平性、竞争性、互利性,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破解市场分割和扭曲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责任编辑:李振]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