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货币政策,看起来不那么稳健了。
央行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2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6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飙升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 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上一次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2万亿的时候,还是2009年的四万亿时期。
1月份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记录
M2则同比增长14%,增速创19个月新高。
M2增速创19个月新高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1月金融数据飙升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银行通常在1月份信贷投放最多以实现“早投放、早收益”;二是上年末积累的信贷需求集中释放;三是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下,部分企业增加人民币贷款来置换美元贷款,这可以从外汇贷款余额连续6个月负增长中看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1月金融数据飙升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季节性,每年1月均是融资大规模增加月份,这与竞争优质客户和降息预期下的信贷策略有关;二是政策性,估计政策性银行1月份信贷增速较快,带动了其他融资。
宽松难持续
1月金融数据飙升早有预期。央行在春节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座谈会上透露,1月上半月的信贷投放额度已经超过了1.7万亿,包括副行长易纲在内的多名央行官员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整改。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称,“……如果这样下去这恐怕不靠谱,所以对于年初对冲高现象,各行回去要认真研究,必须按照宏观审慎的管理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年初大幅投放集中贷款,进度过快的机构要制定切实有效地内部管理方案。”
央行副行长易纲则要求银行“以合适的贷款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易纲称,2009年贷款过度投放的后果至今还未消化,“过于快的增长可能造成不好的预期。……各商业银行应该反思这一问题。”
温彬预计,2月份新增信贷会有较大回落。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认为,央行面对如此规模的信贷投放,很难淡定,降准降息的时间可能再次推迟。
信贷扩张亦无用
尽管信贷增速创下历史新高,但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不再有以前那么高了。
信贷扩张越来越无效了
彭博社近期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2015年每1元的信贷扩张,只能为中国的GDP带来0.27元的增长,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在2011年时,每1元的信贷扩张对应0.59元的GDP增长。
超过一半的新增社会融资用于借新还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新增信贷越来越多地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投入到新企业和新技术之上。兴业证券此前的一份报告指出, 2014年债务利息支出在新增社会融资中的总占比达到53%左右,也即超过一半的新增信贷实际上用于借新还旧。(完)
[责任编辑: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