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0日消息(记者 王建帆)融资难、融资贵是小微企业和“三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今天举办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湖北银监局介绍了通过“金融服务网格化”实现普惠金融的经验。
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湖北银监局提出“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借助创新模式实现普惠金融。
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借鉴地方政府网格化管理做法,推动银行与政府综治部门合作,依托综治网格化信息平台的大数据优势,将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落实责任银行,配备网格员,由网格员定期收集企业、居民的金融需求信息,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相关信息同步上传至信贷审批后台。
那么,“金融服务网格化”是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赖秀福解释说,它激活了沉睡的政府信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缓解普惠金融“缺信息”和“缺信用”两大梗阻。
赖秀福:很多政府的大数据都是沉睡的数据,现在我们把它激活了。银行业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信息,通过了解这些信息,银行贷款调查就更有信心,服务也会更大胆。
此外,“金融服务网格化”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目前,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不少银行在偏远地区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业务状态。“金融服务网格化”引导银行网点、资金、服务下沉基层,改变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截至今年3月底,网格化服务覆盖湖北18446个乡村网格,单笔贷款都以小额为主,最低金额仅500元。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王芝斌坦言,“金融服务网格化”让他们更加关注小微企业需求,优化了贷款和客户结构。
王芝斌:工商银行过去都是大客户、大企业,贷款都是贷大、贷强、贷集中,对小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我们推行网格化经营,也是实现我们有效转型的过程,贷款结构日趋合理。
[责任编辑: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