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把握较好完成。”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座谈会上的这一表态,给中国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回击了外界对于中国经济的质疑。
那么,中国经济到底如何呢?作为四季度的开局,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的经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企稳回升,多家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全年实现6.5%增长无悬念
从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与第一、二季度持平,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率持平,意味着经济增长的确已经企稳,并为增速回升积蓄能量。
整体看,10月份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势头得以延续。一是实体经济回暖,10月工业同比增长6.1%,PMI明显回升,用电量同比增长7%,铁路货运量创近年来新高。二是投资好于预期,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加快,显示投资信心回升;三是PPI增速超预期回升至1.2%,反映企业盈利空间上升。四是货币增速保持稳定,M2与M1增速有所收窄。
从拉动经济的三大主要指标来看,投资增速回升、消费保持稳健、出口降幅收窄,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由降转稳的迹象。
“从前三季度来看,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在巩固,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还在不断积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10月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四季度依然有条件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全年实现6.5%以上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尤其是三季度以来许多指标好于预期,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呈现许多亮点,新动能加快成长,企业效益改善,预计未来中国经济整体上将延续稳中有升的缓慢上行趋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近期宏观环境有所改善,多项经济指标向好,经济运行有所企稳。在各方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升至6.8%,全年经济增长约为6.7%。
多家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据报道,11月22日,惠誉和穆迪两家知名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分别做了评级。
惠誉确认中国评级为A+,前景展望稳定,表示中国最近的经济增速轨迹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失衡,这对基础经济和金融稳定构成风险。但中国的强大外来资金和强劲的宏观经济继续支持其主权评级记录在目前的水平。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宏观经济表现仍旧为评级提供支撑。
穆迪则认为,2017年中国GDP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大宗商品价格趋稳,这将推动受评中国非金融企业实现温和的收入增长,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但具体影响会因行业而异。
而早在10月上旬,摩根士丹利就在发布的报告中将今明两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6.4%和6.2%分别上调至6.7%和6.4%。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政府财政支持会带来周期性增长势头,且外部需求更强劲。
另一家外资机构瑞银集团也小幅上调中国2016年GDP预期至6.7%,理由是受益于消费等内需稳定,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持平,服务业增加值有望在房地产业的推动下小幅改善。该集团分析师指出,今年以来强劲的房地产活动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和工业投资,并提振相关消费。
多家国际机构看多中国经济并非偶然,10月份,在一系列组合政策持续作用下,国民经济总体上延续了三季度以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让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
尽管年内经济增长无忧,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年经济增长或还会面临压力。
毛盛勇也提到,同时应当看到,国际国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运行面临的两难、多难问题仍然较多,经济企稳基础仍不牢固。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努力巩固积极变化因素,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