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大陆GDP(国内生产总值)相关问题非常热门,一般较关注的是今年实际增长率是否能达标,也有不少人从全球排名着眼,而热烈议论大陆GDP规模,将在哪一年超越美国。台湾《工商时报》18日社论说:我们从两岸角度来检视大陆GDP,却也从中看出两岸关系的走势,值得各界参考。文章摘编如下:
关于大陆GDP和两岸关系的牵连,开门见山地说,主要就是多年来大陆GDP规模持续快速膨胀,而台湾却没有什么增长。两者如此的对比形势,使台湾和大陆“对等协商”的地位,越来越弱化。
回顾1988年,即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的第一年,大陆的GDP规模约4千亿美元,台湾的则约有1千3百亿美元,两者相较,大陆只有台湾的3倍。可是,到了去(2013)年,大陆GDP规模已增加到9兆3千余亿美元,而台湾的只有4千8百余亿美元,两者相较,大陆已是台湾的近20倍。
文章说,时至今日,在两岸经济规模越来越悬殊情况下,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有了一些不健康的想法。譬如,有一部分人说到大陆,就认为“你(大陆)好大,我好怕”,因而排斥两岸交流合作,怕被大陆“吃掉”。某些政治人物“逢中必反”的表现,其根源就是社会上这种对大陆“恐巨”的心理。
反之,台湾社会另有一部分人,则是一味抱着“依赖大陆”思维,总觉得大陆经济规模已经那么大,台湾只要搭上大陆市场扩张的“顺风车”,就可以持续发展,不必再费心去寻求其他的经贸发展策略或路线。
无论如何,由于台湾社会有这些不健康的想法,所以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很难平顺。前一阵子,台湾发生激烈的反黑箱服贸学生运动,就是一个重要迹象,此一事件显示两岸关系确已进入“深水区”,而洽签中的两岸货品贸易协议、两岸互设办事处协议能否顺利实现,都有不小疑问。
社论指出,当前台湾方面最应该着力的,是把两岸经贸发展成果,大量引用为台湾经济成长的新动力,使台湾GDP增长率,能因此而显著增长。至于其具体方法,主要是全力促进两岸分工,譬如考虑大陆台商转型升级需求,在台湾布建尖端产品生产链,以招揽台商回台投资设立中间组件厂,或最后产品“总装厂”。如有这样的生产链,相信陆资及外资厂商也会成群结队来投资。换言之,两岸若有合理分工布局,台湾才能扳回投资劣势,尽快把GDP的饼做大,且这样才能和大陆追求真正的互利双赢,并说服台湾内部的“逢中必反派”能改变态度。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