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两岸经贸交流  > 正文

大陆首个台商投资区迎25周年 小渔村变两岸新家园

2014-05-22 09:2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从贫瘠小渔村到两岸新家园——大陆首个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迎来25周年

  “25年前,海沧还是厦门岛西面一个贫瘠的渔村,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如果不是设立台商投资区,可能我现在还在‘讨小海’。”在海沧长大的郑金泉现在已是厦门海澳集团的董事长。

  5月20日,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迎来25岁生日。历经25年的发展,海沧从闽南偏僻的小渔村发展为“百姓富、生态美”的两岸新家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工业产值、人均财政收入福建省第一。因台而设、因台而兴。对许多台商而言,海沧已经成为他们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

  “投资环境许多方面不输台湾”

  陈秀雄是第一批来海沧的台商之一,1989年他来到海沧时,台商投资区才刚刚成立,如今厦门正新轮胎已由初始投资的2000万美元,追加到1亿美元。厦门正新轮胎的年产值占到整个正新集团的45%,远远高过台湾的工厂。

  1998年,台商陈信仲在海沧投资建设了日月谷温泉度假村。短短十几年,日月谷已经接待了海内外游客近400万人次。“海沧投资环境许多方面都不输给台湾。”陈信仲说,政府对投资者很关照,有事情、有困难,都可以找政府。

  据海沧区委台办主任张绍华介绍,海沧为台商提供了贴心服务,台胞子女上学可以随意择校,在长庚医院看病可以享受到台湾健保,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台商在海沧有家的感觉。

  据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李伟华介绍,海沧实际利用台资约占全区利用外资的五成,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四成。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台企200多家,正新海燕、明达塑胶、大陆首家台资医院长庚医院等一批台资项目落户海沧。

  海沧的台资企业正从最初的石化、电子等传统制造业向新兴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变。李伟华说,将深化两岸产业链高端领域合作,打造港铁物流及临港产业、信息消费和数字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

  参政议政搭起沟通平台

  2008年,陈信仲、黄锡斌等5名台胞首次当选为厦门市的政协委员。台商就任政协委员,参与大陆民主政治,在台胞与政府之间搭起沟通的平台。

  “台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陈信仲说,他发现边检东渡站设置两个关卡不合理后提出建议,边检站很快将两个关卡合并成一个,极大地方便了台胞的出入。

  海沧湖畔的自行车系统,也得益于台商的提议。2013年,台商李鉴育提出提升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想法,很快被提交到了海沧城建集团,不到半年,一条绿色宽敞的自行车道就诞生了。

  台胞还参与到海沧区司法系统的建设中。2012年,海沧区人民法院成立了大陆第一个专门的涉台法庭,并提请任命了包括厦门市前后三任台商协会会长在内的10人为台胞陪审员,利用其同乡、同业的优势,参与案件调处,化解矛盾。

  海沧还在大陆率先设立涉台海事审判庭,率先聘请台胞担任检察联络员。

  “台湾是老家,海沧是新家”

  “台湾是老家,海沧是新家。”许多台胞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说,一开始到海沧投资主要是从市场来考虑,只是为了赚钱,现在慢慢地在海沧定居,已经融入这里,有了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钦照是最早在海沧定居的台胞之一,20多年前,他在海沧落了脚,现在又担任了一个特殊的职务——东方高尔夫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业委会主任职务虽小,自己的家园自己参与管理,无形中增强了我们台商的归属感”。

  两岸义工交流合作工作室是两岸志愿者的一个平台。记者看到,公告栏里面志愿活动安排得很满。在长庚医院工作的台胞陈天心每周都会用休息时间做志愿服务。“帮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整个人都觉得身心愉悦。”他说。

  据海沧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晓军介绍,近年来,两岸义工交流合作在海沧蓬勃发展,每年参与海沧“台胞义工志愿行”活动的台胞达上千人次。

  “台湾与海沧,水乳交融,不可分离。”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郑云峰表示,25年来,海沧实现了与台商发展的“双赢”,25岁的海沧正迈向成熟,蓄势待发,将共创两岸和谐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王伟]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