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3日发表社论称,台湾成长率“腰斩”的大惊奇已是事实,眼前最紧要的事在于如何挽救经济颓势。首先当然要探求病因,翻开统计数据,一目了然的症结,正是出口不振与消费低迷,因此对症下药自亦从此下手。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主计部门公布今年第一季的经济数据,成长率降至1.54%,较2月预估的3.26%下调1.72个百分点,较腰斩还有过之,一时间,自行政机构负责人到媒体名嘴一片哗然,纷纷探究何以致之。
其实,不仅仅台湾主计部门,包括经建官员在此之前都对首季乃至全年经济成长率始终保持高度乐观,盲目的乐观与现实情况背离如此之遥,不免令人怀疑其专业能力及嗅觉是否足够。
最不可原谅的,自是实际负责搜集、分析、发布经济统计数字的主计部门。固然实际数字的确可能要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精确的统计,但岂能对民众毫无预警,硬是要等到数据公布才给全民一个大惊奇?然而这却不是什么最新发展的状况,去年经济成长率预估数字连降九次,从4%下修到“保1”,犹历历在目,经过一整年全民的批判讥讽,情况丝毫未改,这才是最让人惊奇之事。
不论如何,成长率腰斩的大惊奇已是事实,眼前最紧要的事尚非究责,而在于如何挽救经济颓势,以免去年一降再降到沦为“保1”的噩梦再现。首先当然要探求病因,翻开统计数据,一目了然的症结,正是出口不振与消费低迷,因此对症下药自亦从此下手。前者的直觉反应就是跟随日元与韩元的脚步,让台币大幅贬值;后者则立刻令人回想起2009年春节发出832亿元(新台币 下同)的消费券,现在可以考虑故技重施。
在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的货币激烈贬值夺取市场的威胁已十分明确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市场,台币自无相对升值的条件。只是,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尤其会促使进口价格陡升,而加重通货膨胀压力,台湾“央行”权衡利弊得失之下,采取比较审慎而保守的态度,自是情有可原。但当首季出口成长率较预估值腰斩而拖累整体经济成长的恶果已充分显现之后,“央行”势必壮士断腕,以更决绝的态度面对韩元贬值。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