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江宜桦用“闷”字来形容台湾当前经济停滞不前难以突破的情况。海峡之声6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台湾经济要想“解闷”,必须抓住当前ECFA后续协商的有利契机,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深化两岸分工合作,才能打造新的成长引擎。只要双方强化沟通、深化互信,再加上心态的转变与观念的调整,就一定能够带动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台湾经济“解闷”也将顺理成章。
全文内容如下: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台湾经济同比增速仅为1.54%,不到原本预测值3.26%的一半;约占经济总量2/3的出口额同比只增长2.4%,也远低于台湾当局的预估目标。低迷的经济景气打击着台湾的生产和消费意愿。第一季度,台湾工业生产指数年增长率仅0.78%;商业营业额增速则连续两个月下滑。对此,台湾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江宜桦等人用“闷”字来形容。所谓“闷经济”一词也在台湾大热,被各界用以形容经济停滞不前、难以突破的当前困境。
分析人士指出,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出口且出口产品过于集中;营运模式又偏重“台湾研发、大陆加工,出口欧美”的三角贸易及代工出口模式。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退,世界经济欲振乏力的当下,市场需求萎缩、供应链调整及新兴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台湾经济陷入如今的“闷境”之中。我们认为,台湾经济要想“解闷”,必须抓住当前ECFA后续协商的有利契机,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深化两岸分工合作,才能打造新的成长引擎。
首先,积极寻求利用ECFA进一步拓展大陆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大陆经济同比增速为7.7%,显著高于其他经济体,而扩大内需和城镇化提速等政策措施更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正如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张家祝日前指出的,目前台湾出口到大陆的产品有5成是电机电子产品,在大陆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最终市场,凸显台湾并未完全利用大陆市场。如果台湾方面能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迅速把大陆地区从加工基地变成终端市场,必可为沉闷的台湾经济吹进一阵新风。
其次,进一步放宽大陆商品和资本进入台湾市场的限制。正如只有空气流动才能保证空气质量一样,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也日益要求双向与对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在两岸的合理流动。大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与台湾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合作”。而在ECFA、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与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开始运行之后,陆资赴台投资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台湾当局正在积极推动的“自由经济示范区”必须做到对陆资、外资采取同等待遇,而不是目前这种对陆资另眼看待、处处设限的做法。否则,就算全球经济形势好转,台湾经济还将是一个“闷”字。
再次,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现阶段台湾有很多优势必须镶嵌在大陆的发展脉动中,以两岸共同市场或大中华经济圈的格局来经营,才能够彰显出优势互补组合下争胜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近日也表示,将推动两岸贸易投资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合作水平的提升。鼓励两岸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共建两岸产业标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相信只要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合作,两岸一起“赚世界的钱”指日可待。
正所谓“打开门窗能‘解闷’,背靠大陆好乘凉”。当前,大陆正积极寻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台湾则是积极推动经济振兴。随着ECFA后续各项谈判持续进行,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将必将进一步深化,只要双方强化沟通、深化互信,再加上心态的转变与观念的调整,就一定能够带动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台湾经济“解闷”也将顺理成章。 (海峡之声 钱志军)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