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反核运动在台湾开展得如火如荼,执政党被迫做出“核四停工”承诺,但反核者仍坚持“核电归零”的终极诉求,这场斗争远未止息。
不少反核人士高声呼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发电,对执政者对核电的“偏好”表示质疑。不少人在问,除了核电之外,台湾到底还有哪些发电方法?核电到底是不是无法割舍的能源类型?
水力发电 仅占全部电力的1.4%
台湾目前可用于发电的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及海洋能等多种类型。在这当中,水力发电是技术最成熟的一种。但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岛内水力发电容量虽然占总容量的6.4%,但实际发电量却仅占全部电力的1.4%。
台“国策基金会”助理研究员唐慧琳分析指出,水力发电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像2013年春季降雨量少到几乎连民生用水都不够,河川遇到枯水期,川流式水力电厂的发电量就会大幅降低甚至无法发电。
至于水库式发电厂,则受限于岛内河流短促、地质脆弱、优良水库有限等因素,民众也对兴建水库造成的生态破坏疑虑多多,要建新水库往往引发强烈的社会抗争。即使是已建成的水库,也面临淤积严重、蓄水量低等问题,无法提供足够的发电能量。而且岛内水库并不能以发电为最优先考量,而主要是配合民生用水、公共给水等水资源调节政策,水力电厂常年有2/3的容量被迫停摆,因此水力发电常常只作为用电高峰时的调节角色。
风力发电 民众讽“杀人风车”
风力发电,是另一种较为成熟的发电方式。台当局2012年曾提出“千架海陆风力机目标”,希望在2030年前在离岸设置600架风力发电机,陆域风力机则希望能从314座增加到450座。
遗憾的是,风电是更典型的“靠天吃饭”。唐慧琳说,风太小时发不了电,台风来了则要停止运转,否则会造成设备毁损。夏季是岛内用电的尖峰时期,但却是全年风力最小的时候,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利用率仅约1/3。风力发电的时有时无特性,对于讲究产需平衡性的电力调度也是一种极大考验。
此外,巨大的风机也是一个问题。以一座2000千瓦的风机为例,叶片直径就达80米,两台风力机之间还需保持320米的空间。被叫停的核四厂每年发电量可达193亿度,若以风力发电来计算,约需要投资4584亿元(新台币,下同),建设3496座风机,需要约6个台北市大小的土地。目前全台真正用于发电的风机并不多,但因噪音太大、影响风水等,被附近居民视为“杀人风车”不断抗议。
至于离岸风电,目前全球都没有在台风频繁海域设置风机的先例,更别提在地质条件不佳的台湾海峡(地震及淤泥)。如果真要替代核四发电能力,台湾需要增加的风机数量足够绕台湾一周,实际上并不可能。
太阳能发电 上榜台湾“四大惨业”
被反核者寄予厚望的太阳能发电,也有类似的稳定性不足问题。唐慧琳说,台湾炎热天气很长,太阳能发电被认为有很大潜力,事实上除了晚上和阴雨天无法发电,台湾多云的特点也不利于太阳能的利用,平均每天可用于太阳能发电仅3到4小时,加上电池转换的效率损失,只有约10%的太阳能可被转换为电力。
台“经济部”曾表示,核四若要用太阳能发电取代,大约需投资1.08万亿元,要在广达160平方公里的土地(3/5个台北市)上铺满太阳能发电板才行。在寸土寸金的岛内,这种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
部分核电者,认为台湾布局相关产业较早,LED与太阳能的产量与产值都在全球名列前茅,在太阳能发电方面有很大优势。但实际上,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冲击,偏重生产规模、忽视技术研发的两大产业,已名列台湾“四大惨业”之中,亏损金额各高达百亿元之巨,并不足以支撑台湾的能源转型。
火力发电 台将背沉重的能源负担
至于海洋能发电,目前国际上都尚未发展到可用于商业发电的程度,台湾自然也没这种技术能力。岛内浅层地热资源相对丰富,但可开发量也仅有核四发电容量的5.6%。根据台电公开资料,台湾的火力发电量约占72.6%、核能发电量约占19%,其他才是再生能源类发电。再生能源发电,看上去方法多多、潜力无穷,但并不具备替代核电的能力。核四厂工程师陈建荣曾直言,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在国际上被定位为“辅助性能源”。在可见未来,顶多作为小量辅助之用,很难大规模取代现在能源结构。
核四停工后,或者未来全面废核,台湾几乎只剩下全面依赖火力发电一条路。目前,在岛内的火力发电中,燃煤占40.3%、天然气占29.1%、燃油占3.2%。对于98%的能源依赖进口的台湾来说,未来如果进一步提升火力发电比例,沉重的能源负担将让经济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美国环保专家曾指出,在过去50年间,如果用火力发电取代占全部能源13%的核电,全球会有18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丧命。换算到台湾身上,相当于6000人会因此丧生。
在台北的反核大潮之中,台中民众也发起“你们反核、我也抗议火力发电厂”活动。因为他们身边的台中发电厂不仅是台湾最大火力发电厂,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的发电厂。台湾真要走向“核电归零”,最倒霉的就是“南电北送”的台中。“电,我要用;核,我要反;电厂盖在我家附近,门都没有。”街头、网上忙着反核的抗议者们,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海峡导报记者 刘强)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