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台湾商情  > 正文

台湾人节俭 富豪明星也“打包”

2014-05-15 08:41 来源:福建日報 字号:       转发 打印

  5月11日是母亲节,台北松山区民福里的庆祝活动别开生面,台北市环保局到那里宣导资源回收并办理资源回收物兑换活动,换到各种礼品的家庭主妇们笑容满面,觉得这个节过得特别有意义。台北市环保局第五科科长崔浩志介绍说,类似这样入里或入校的环保宣传活动每年要举办200多场,融入每个周末和节假日,目的是寓教于乐,让节能环保的观念深入民心。

  打包成为文化

  “平常到餐馆吃饭,吃剩了会不会打包?”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参加活动的一位母亲。“当然啦,好好的东西,干吗要扔掉?”这样的问题,在大多数岛内民众那里,答案基本相似,因为在他们看来,打不打包是个无需斟酌的问题,选择打包纯粹是老少相传的生活习惯。

  台湾人的打包习惯,最早源自农村的办桌文化。“乡下人好客,一办就是大鱼大肉一大桌,最后剩下一大堆菜,就装成一包一包的让亲戚朋友带回去。”在忠孝东路四段559巷里开小吃店的李妈妈说,这种风气后来渐渐传播到城市。母亲节这天,她的店里更加忙碌,但再忙她也不忘替客人打包,哪怕只剩下小半碗鱿鱼羹,照例会问:“要不要帮您包起来?”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台湾人不仅打包干货,连汤汤水水都会装在食用塑料袋里带走,服务员的打包技术也十分娴熟,无论菜肴、羹汤、糕饼、水果,样样都整理得妥妥帖帖,不滴不漏,让客人能够方便带走。

  台北京华城里的冶春茶社是大陆最早入驻台湾的餐饮企业之一,在这里服务了四年的总经理申滨至今难忘这么一件事。几年前,一位来这里吃饭的老者,结账时让服务生帮忙将他吃剩的一点点鱼头和几根青菜打包,说是带回家只要再加一点米饭就又可以吃上一顿。临走时,他给了服务生500元(新台币,下同)的小费。“当时我挺受震动,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以为打包是小气、没面子的行为,可是我发现这里的人几乎都有打包的习惯。像这位老先生,他付的小费远超过剩菜的价值,我觉得他这样做,既是出于节俭的习惯,也是对食材和厨师劳动的尊重,归根到底是一种爱物惜福的修养。”申滨还注意到,台湾人除了习惯餐后打包外,点菜很少大手大脚,都是吃多少点多少,适可而止。即便是商务宴请,也是分量刚刚好,绝对少见满桌“剩宴”。

  在台湾,打包绝不是平民的“专利”,富豪明星们也乐此不疲。很多年收入上千万元的演艺明星去餐厅吃饭,一样会嘱咐服务员打包剩菜剩饭。熟悉著名歌星庾澄庆的台媒娱记都知道,只要是这一餐没吃完的食物他都会打包,留到下一餐继续拿出来吃。已故台湾台塑集团总裁王永庆有一句名言是:“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打包、惜食于台湾是饮食文化,也是一种时尚。

  厨余变“黄金”

  打包的习惯很好,但煮饭做菜却不可能总是做到刚刚好,家里的厨余总是在所难免。崔浩志告诉记者,台湾一般家庭的厨余量约占垃圾总量的二三成,包括剩饭菜、菜叶、果皮等。2001年以前,台湾大部分地区的厨余都是当作垃圾拿去焚化或掩埋。但是,厨余水分、盐分高,不适合焚化处理;送到掩埋场,也容易发出臭味,产生水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厨余含有丰富的有机成分,若回收再利用,不但可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也符合台湾“环保署”积极推动的废弃物减量与多元化处理的政策方向,更应和了资源永续经营的全球环保潮流。基于此,从2001年起,台湾“环保署”在全台湾全面开展厨余回收工作。

  台湾“环保署”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厨余回收再利用首先要做的是厨余减量,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在民众中大力教育倡导是重点。他们印制倡导传单、手册,通过各种媒体教导民众如何将厨余分类回收与再利用;协助各县市建立厨余回收倡导网站;经常到各个学校、小区等,举办教育倡导、观摩与研习活动。这些工作已经孜孜不倦地推行了十几年,现在仍然在做,原因在于各地人员流动、新生人口增加及外籍人士的加入,因此要将观念和做法普及到位,保证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熟悉的《少女的祈祷》乐声响起,台湾民众就知道垃圾车来了,于是纷纷把分类好的垃圾拿出去丢弃。垃圾车中有一辆是厨余回收专车,上面放置有一红一蓝两只厨余回收桶,红桶用来装熟厨余,蓝桶用来装生厨余。

  熟厨余回收后经高温蒸煮,就变成了有机饲料,很受养猪户的欢迎。台北市环保局每年都采取竞标的方式,将台北市12个区的厨余卖给桃园、新竹一带的畜牧场。崔浩志说,从2009年到2013年,台北市的厨余量从7865.76吨降至5198.91吨,降幅明显,说明民众在饮食方面更加节约,食物浪费也越来越少。2013年,台北市出售厨余所得的753万多元,全部用于进一步推动厨余的回收再利用。至此,垃圾变“黄金”已不是神话。

  生厨余送到垃圾焚化厂后,可以掩埋堆肥,待脱水、发酵后,会成为固体肥料或植物有机培养液,供民众免费取用。记者了解到,台中市与当地农会合作,利用厨余做成有机肥料“就是肥”,每次一推出就被民众索取一空;花莲县近年推动“无毒农业”,利用厨余制作天然的有机堆肥,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此外,厨余堆肥还被广泛运用于蔬果、花卉种植,以及滋养公园绿地与土壤,通过这种生生不息的循环再利用方式,大地更加生机盎然,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台北市环保局第四科科长郭国鑫告诉记者,目前台湾还在研发厌氧发酵等厨余利用的新技术,争取将厨余变成工业酒精、环保建材等,进行更高效能的利用,以期真正实现垃圾零废弃,并将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