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通讯  > 正文

移动互联网行业发“绿色宣言” 抵制恶意软件

2011-12-30 08:46 来源:你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你好台湾网深圳12月29日消息(记者 郑柱子) 工信部《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一经发布,引起业界巨大回应,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数家知名企业迅速出台了《手机绿色软件联合宣言》,并成立了手机厂商“绿色同盟”。

  公开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亿部的手机用户隐私信息遭到窃听,HTC和三星电子两家手机厂商遭到用户的集体诉讼,就连苹果和AT&T、Sprint美国这两大运营商都牵涉其中。

  据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ANVA)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国内累计发现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4500余种,并呈加速增长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恶意软件不仅能够窃听用户电话、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用户数据、擅自使用付费业务、发送垃圾信息、推送广告或欺诈信息、影响移动终端运行、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而且一旦入侵支付和网上账户等系统,更会带来高达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日前举行的“绿色宣言”大会上,发起单位深圳米游网络和北京掌阅科技承诺实施绿色软件,抵制手机恶意软件,捍卫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确保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目前,已有100多家手机厂商加入了“绿色同盟”。

  “恶意软件不仅泄露手机用户隐私、‘被付费’,还造成了用户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者之间的信任危机。”掌阅科技总裁张凌云表示,“实际上,只要我们在使用手机,就很难不被恶意软件所侵扰。”

  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抽样监测显示,感染“手机骷髅”恶意程序的手机被控制,大量发送彩信,诱骗其他手机用户下载,造成被感染手机产生大量通信费用。而用户手机一旦被植入“X卧底”恶意软件,手机通话内容、短信、联系人等信息都会被窃取。

  “手机恶意程序已经触动了老百姓的敏感神经,而近期爆发的CIQ软件事件,更是让所有智能手机用户感到人人自危。”作为“绿色宣言”发起人的米游网络总经理熊志强表示,“就当前而言,无论是功能手机还是智能手机,都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侵袭。”

  由于一些手机软件公司自身的安全意识或技术研发能力不够,推出的手机软件往往存在漏洞,容易被恶意软件所利用,进而窃取了用户信息,乃至进行恶意扣费。

  “但值得警醒的是,如同电脑病毒多为杀毒软件公司所制作的一样,不少手机软件存在的漏洞、后门、泄密及恶意扣费,往往是由手机软件公司造成的。“手机恶意软件对行业的危害极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只有做到行业自律,才能给用户一个纯净的移动互联生活。”熊志强呼吁,“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公司需要自律,不能为了短期利益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据熊志强介绍,由于移动互联网前景看好,催生出大量的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一些公司为了生存或谋取暴利的需要,便将手机恶意软件变成了敛财的工具。除了正常的应用收费以外,行业内不少手机软件借免费之实,实施恶意扣费的行为。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恶意软件每次扣费的金额都不大,消费者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追究。此前,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称,刚刚上了一个新的手机号,预存100元话费。但开机后一查余额,在一个电话都没打的情况下,仅剩下不到80元了。

  恶意的无线互联网软件不仅仅对原本“清白”的手游行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也给手机公司带来了“莫名奇妙”的巨大的损失。

  “2010年我们卖了130万台手机,由于被方案公司预装了存在恶意扣费的手机游戏,结果上了3.15投诉榜,并直接导致公司关门倒闭。”某二线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至今心有余悸,“原本以为在手机硬件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寄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机软件应用达到突围的目的,但最终被恶意软件所害。”

  对此,熊志强认为,“行业内部分第三应用公司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通过手机恶意软件损害消费者和厂商的权益,并造成用户与厂商、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之间的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产业的长久发展。”

  整顿手机软件行业已经刻不容缓。日前由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数家知名企业所倡导倡导的“绿色宣言”发出后,立即得到了100多家手机品牌公司的积极响应,加入到“绿色同盟”中来。但公开的数据显示,在国内手机市场上,拿到工信部颁发牌照的手机厂商就有七八百家。显然,“绿色宣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 李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