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均对企业推进IPv6升级发表了演讲。中国联通集团技术部副总经理马彦称,联通对IPv6需求强烈,将分步实施推动IPv6平滑部署,到2015年实现IPv4和IPv6无缝互联互通;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赵慧玲表示,中国电信年底将开放20个城市IPv6宽带接入业务。
据马彦介绍,截至2012年底,中国联通拥有6980多万IPv4地址,部分省份IPv4地址已基本分配完毕,2/3省份地址利用率在85%以上。与此同时,截至2012年12月,联通宽带用户数达6386.9万,其中固网宽带用户占联通公司IPv4地址消耗量的81%。中国联通将采取“平滑过渡、技术创新、业务驱动”的总体过渡原则,分步实施推动IPv6平滑部署,希望在2013年底发展宽带接入用户300万,开展移动互联网IPv6试验,完成自营业务改造和支撑系统升级,到2015年实现IPv4和IPv6无缝互联互通。
马彦同时透露,家庭网管是未来运营商整体网络改造过程中实现IPv6化困难所在。目前很多用户家庭内安装的网关和相关产品对IPv6的支持并不完善。另外,在3G层面,对IPv6的支持也较为缺失。
赵慧玲表示,目前中国电信IPv6宽带接入业务已支持无锡、长沙、南京等城市,预计2013年年底还将陆续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开放。到2015年,将完成所有省份支撑系统的升级改造,除西部、北方部分城域网外,基本实现IPv6覆盖。
在今年内,中国电信仍将继续推动IPv6商用试点示范。具体包括升级改造骨干网,完成中东部重点省份的支撑系统及省内部分城域网的升级改造;在部分城市地区实现IPv6试商用,为互联网接入及应用提供IPv6承载。(傅嘉)
商用时间表倒逼IPv6产业升级提速
自从上世纪末IPv6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市场前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培育阶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IPv6商用时间表的确定,IPv6的产业升级开始提速。
在11日举行的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工信部官员透露,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在14个省20个城市启动IPv6的网络升级改造,IPv6商业应用的前景已初露端倪。
基于IPv6的应用领域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呼吁,“十二五”期间,政府网站应率先按照要求全部支持IPv6,从而推动IPv6的实际商业化。
商用前景显端倪
在经历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的充分酝酿之后,IPv6商业化时机日趋成熟。《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发展目标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以上,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意见》同时明确了IPv6商用时间表,2014年至2015年为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商用部署阶段,将逐步实现全国约7096的县级以上政府外网网站系统支持IPv6,移动互联网业务全面向IPv6过渡。
在11日举行的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工信部通信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表示,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经在14个省20个城市启动IPv6网络升级改造,30多家互联网企业启动了网站的互联网改造,手机终端也推出支持IPv6的应用。截至2013年2月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9万用户,IPv6商业应用的前景已初露端倪。
产业升级背后,行业的创新动力将被再次激活。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认为,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是业内必然和迫切的选择,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业务的兴起,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创新日益活跃,软件定义网络新兴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伍浩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教育网和科研网的IPv6升级改造取得巨大成果;路由器、交换器系统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博会、博鳌论坛等示范性项目的成效突出。
期待应用领域发力
对于IPv6的产业发展驱动力,业内认为应当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考虑到政府方面没有获利的问题,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应当首先把政府的网站全部支持IPv6,有关部门要拿出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持,这对推动IPv6实际的商业化应用有极大的作用。
在前期的政府主导下,IPv6相关技术和企业已经取得一定发展。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副主任周国林介绍,中关村示范区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IPv6企业,创建了30多项IPv6国际标准;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是IPv6领域的重要机构,中关村管委会还组建了全球最大的IPv6的认证、测试和服务中心。他透露,去年12月份,中关村管委会专门出台业内俗称“641”的工程项目,第一项是下一代互联网,第二项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
在IPv6的前期推广中,遭遇了多种阻力,这里面既有企业对升级要求的不迫切性,也有相关技术的不成熟。陈家春表示,目前我国网络网站的改造任务仍很重,未来需要加大投入;芯片、操作系统和终端方面技术还有待完善;最重要的是目前IPv6领域缺乏吸引用户的应用业务,推动用户和流量迁移有效模式尚需要探索。(记者 傅嘉)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