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通讯  > 正文

4G盛宴“看上去很美”:大批4G机要等明年下半年

2013-12-20 14:20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本土厂商推千元机先“占位” 洋品牌高价机欲“捞金” 芯片商收10%专利费设门槛

  “目前成熟的4G手机芯片只有两家,只有更多成熟芯片厂商进来之后,4G手机的价格才会更亲民。”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之后,手机厂商开始发力,但记者发现,由于各种原因,目前4G手机少之又少,而洋品牌更是价格“高大上”,高达四五千元人民币,但本土品牌则非常务实,直接推出千元4G手机大抢“地盘”。业内认为,厂商观望、成熟芯片方案少以及较高的专利费是4G终端少的主要原因,大批量的高性价比4G手机或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文/ 记者段郴群

  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之后,手机厂商开始发力,然而,4G好像只是“看上去很美”。记者发现,由于各种原因,目前4G手机少之又少,而洋品牌更是价格“高大上”,高达四五千元人民币,但本土品牌则非常务实,直接推出千元4G手机大抢“地盘”。

  厂商拼命推 终端仍很少

  昨日,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正式推出3款TD-LTE智能手机,包括GALAXY Note3、GALAXY S4 的4G版,以及GALAXY Core,而中国本土厂商酷派推出了旗舰产品酷派大观4移动版以及酷派8730L及酷派8720L,华为则推出了两款4G智能手机D2-6070、G716。

  但本报记者发现三星及酷派都是在原来的旗舰机型基础上推出了4G版。同时,产品真正上市尚待时日,目前可供消费者选择的4G手机少之又少,只有十几款,而且还有众多品牌尚未宣布推出4G手机。

  在已经推出的4G手机中,洋品牌价格几乎都是“高高在上”。索尼移动日前推出的4G版手机Z OEN,价格高达4599元。

  有分析认为,4G刚拉开序幕,由于销量没上去导致芯片成本和手机硬件采购成本高。但此说法立即遭遇了中国本土厂商的“反击”,酷派昨日宣布联合中国移动首发推出的两款4G手机都是千元机,成为第一家推出千元4G手机的厂家。业内表示,4G手机与3G相比不应高得离谱,个中原因还是各品牌的战略不同,洋品牌希望以单个高端产品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中国本土品牌则希望以高性价比抢占更多份额。

  明年下半年才有更多选择

  “如果有4、5家芯片厂商加入了4G商用,那么竞争就会很激烈,对手机厂商来说选择也大了,费用肯定下来,会让更多的手机厂商进入4G市场。”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这样表示。

  有机构预测显示,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4G LTE市场,用户数将达7亿以上。酷派公司常务副总裁李斌对本报记者表示,到2014年下半年,酷派700元以上的手机将全部为4G手机。业内预计,随着更多厂商的“进场”,大量高性价比的4G手机要到明年下半年才会出现。

  机型匮乏原因

  1

  此前厂家多观望

  记者从多个厂商获悉,由于4G前期投入研发费用较大,加上何时大规模商用,在未发牌前都不确定,因此不少厂商对4G持观望态度。同时,3G时代本土厂商是在运营商大力推广后才敢下决心,运营商“给力的”补贴是一些厂商行动的“定心丸”。不过,“先知先觉”的企业如华为、酷派等本土厂商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易观资讯分析师路理彬认为,在LTE领域,目前国产品牌具备了全球竞争力。

  2

  芯片成熟方案少

  目前在LTE领域,只有高通和Marvell两家拥有成熟的芯片,可选择余地少。同时,由于手机厂商首发使用芯片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这也导致了手机厂商不敢轻易下手。一位手机厂商负责人笑称,部分实力不强的手机企业只有等其他厂商当完“小白鼠”之后才敢进场,宁可失去部分市场。

  3

  专利费占手机出厂价10%

  芯片厂商的专利授权费或是4G手机价格高、款式少的另一主因。手机厂商要获得芯片,需要给芯片商交购买芯片的钱和专利授权费,后者占到手机出厂价的8%~10%。“目前就只有两家可选择,不用也得用。”一位厂商人士表示。据悉,由于涉嫌垄断,高通近期遭遇了中国相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有媒体披露,高通上财年的49%的营收来自中国,达123亿美元。

  另外,其他4G专利也要收费,那些原来做手机现在只靠专利过活的知名手机厂商收专利费几乎无法还价。

[责任编辑: 王伟]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