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大片《钢铁侠》系列中曾经数次出现这样的场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钢铁侠迈进自己的豪宅,音乐自动响起,唐尼轻舒筋骨,一杯咖啡适时由机械臂送来。手机震动,超级智能管家贾维斯通报“波兹小姐来电”,唐尼对着正在播放新闻的电视说了一声“mute”,然后拿起手机和小辣椒谈情说爱。
《钢铁侠》系列电影在中国卷走数亿美元的票房,众多的中国影迷被片中的科幻场景折服。天才的托尼史塔克不仅打造了一副刀枪不入的超级战衣,同时也给自己搭建了一座极端智能的居所。距离《钢铁侠1》在中国上映已经过去了6年,史塔克家的场景正在随同这个系列电影一样走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联网喧嚣的年代,每一个工业领域都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被卷入了变革的风暴中,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躲在云端的CHiQ(启客)。
第一篇:小王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按照千百年来讲述故事的惯例,我们首先要讲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时间拨回到2014年2月26日,在美丽的中国四川省绵阳市,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产品发布会正在举行。像所有工业产品的发布会一样,这次发布会也正在努力让台下的观众摆脱昏昏欲睡的状态,它用的方法是——演小品。小两口因为家里冰箱没有食品保鲜检测功能,牛奶过期没有扔,结果来不及制止丈母娘喝坏了的牛奶,导致了丈母娘住院。 暂且不说这个小品能不能吸引到台下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它至少成功完成了这次发布会的主要任务——引出当天的主角,一台叫“CHiQ”的冰箱。
然而这和钢铁侠、互联网以及暴风中的云端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请出故事的主角——小王。
王昆(左三)
小王的名字叫王昆,像所有中国本土企业内部命名简称的方式一样,同事们都喊他小王。在他供职的企业有很多个“小王”,但做图像识别算法的“小王”却独他一份。
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借助图像识别技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图片搜索更快的获取信息,还可以产生一种新的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方式,甚至会让外部世界更加智能的运行。随着图形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涉及图形识别领域,谷歌、百度、Facebook、雅虎等网络巨头正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而图像识别的高级阶段,就是让机器拥有视觉,而这正是小王每天工作的方向。
小王的理想是这样的:让每一台冰箱都能看见世界。
小王实现理想的方式是这样的:遇到困难、加班、继续遇到困难、继续加班……
小王说:“我工作以来,从来没有遇到如此折磨人的课题。”产品开发的时候主要进行各种现实场景的模拟,拿蔬菜水果往冰箱里放,然后做食品的远程察看和保鲜等测试,甚至连残羹剩饭也不放过。小王说这才能真正接近产品的真实体验。然而这件事差点把团队的小伙伴逼疯,大家不止一次私下讨论,都觉得实在是太苛刻,汤汤水水连人眼都不一定分得清,让计算机识别根本难以实现。
这种测试,让内置在冰箱里的摄像头采集了海量的食物信息,从五颜六色的新鲜水果到惨不忍睹的剩汤剩饭。如何分析处理这些图像,成为了下一个难题。
第二篇:数据哥
这个时候,故事的其他主角就要陆续出场了。
“数据哥”的称呼来的很有江湖味道。武侠电影里名动一方的大侠往往会因为一些轰动事迹得到一个专属自己的称号,像不按常理出牌的“东邪”,阴险狡诈的“西毒”,又或是一曲肝肠断的“潇湘夜雨”,家住蝴蝶谷的“蝶谷医仙”。“数据哥”和他们一样,擅长大数据挖掘的他,也是因为“道上朋友给面子”得来这样的名号。
“数据哥”叫刘东,是他所在企业大数据中心的总经理。“我们所有的工作重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搜集到的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升运营价值。”刘东说,“这也是成立我们这个具有前瞻性的大数据基地的原因。”
“数据哥”刘东
于是小王的冰箱理想,现在变成了小王和“数据哥”的冰箱理想。食物图像的分析处理,正是“数据哥”所在部门的强项。
在智能冰箱中,有着很多的摄像头,每次开关冰箱,摄像头都会对冷藏区进行拍摄,在“数据哥”的“云图像识别”技术支撑下,拍摄好的图像会被送到云端进行图像识别,把图像转换为产品信息,再和大数据中心中储存的历史数据进行比对,了解食品在冰箱里已经存在的时间并和主要食品保鲜数据库进行对比,最后生成出一张拥有食品信息和保质期的清单。
除了数据比对之外,“数据哥”的大数据中心在冰箱的运作过程中还承担着“家庭厨师”的工作。当冰箱识别完用户冰箱里的食物之后,还会根据食物的品种向用户推荐合适的菜谱,主动显示在用户的手机上。
这其实离过上像“钢铁侠”一样的居家生活非常近了,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技术的交织,让冰箱变的更加智能,甚至看见世界。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