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通讯

电信诈骗新套路实为老路数 缘起都是信息泄露

2016年09月09日 08:35: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新生儿补贴” “老领导换号” 缘起都是信息泄露

  电信诈骗“新套路”实为“老路数”

  近日,多地电信诈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新生儿补贴诈骗、假冒“警方来电”诈骗、换号短信诈骗等各种新型电信诈骗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记者调查发现,电信诈骗之所以容易得手,首要原因是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另一方面是虚假的来电显示号码具有极强的欺骗性。

  电信诈骗又出新“套路”

  电信诈骗可谓无孔不入,新生儿父母如今也成了诈骗对象。记者从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了解到,当地近期发生了新生儿补贴诈骗案件。

  8月13日,家住芜湖市的郑某接到一个自称是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问他的妻子是否刚生孩子,还说出了郑某与妻子的身份信息。得到郑某肯定的回应后,对方表示国家现在对新生儿有政策补助,按照郑某家的情况,可以领取补贴2000元,但需要到ATM机上操作。

  郑某将银行账号报给对方后,随即来到银行ATM机前查询,发现卡上并未增加钱。对方表示,可能是汇款系统出现故障,并让郑某手动操作领取补贴。在对方的指导下,郑某进入ATM机英文操作界面,并输入对方提供的账号及验证码。郑某按照指示操作,按下确认后再查询余额,发现自己卡内少了4987元,意识到被骗,赶紧报警。

  警方介绍,本案中,犯罪分子以领取新生儿补贴为由行骗,由于他们能说出受害人的详细信息,让受骗人信以为真。骗子在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之后,通常会要求受害人到ATM自动取款机操作,按照对方的“引导”进入英文操作界面。由于受害者看不懂ATM机上的英文提示,往往把转账程序当成输入验证码,最终上当。

  无独有偶,另一类新型“换号短信诈骗”也是源自个人信息泄露。今年8月21日,合肥的秦先生忽然收到一条短信:“秦XX,我是XXX,这是我的新号码,之前号码不再使用,敬请惠存,以便联系,收到请立即回复。”这个XXX正是秦先生所在单位的老领导的全名,只不过已经跳槽去外地多年,秦先生很礼貌地回复“收到,已惠存!”没想到这位“领导”又继续和他聊了起来,问了他现在的工作情况,直到一条信息让他警觉起来。“我现在不方便给一个人汇款,能不能先借用一下你的卡汇款,我立即还给你。”

  秦先生发觉不对劲,将短信截图发到单位的聊天群里,没想到其他同事也都收到了一模一样的短信。而这位老领导在微信里回复大家,自己根本没换号码,这是诈骗。

  警方介绍,平时买东西被商家要求填写自己或亲友的姓名及通讯方式,骗子在通讯软件的群里发病毒链接,手机中一些恶意App,都可能把自己的信息偷偷“出卖”。此外,民警表示,一些手机备份软件会把数据备份到各种云端服务器上,而这些云端是有被黑客侵入风险的。在这种骗局中,一旦成功让你通讯录里的亲友们储存了新号码(实际上就是骗子的手机号),对方就会给你发短信,用各种借口向你借钱。因为通讯录里存着的都是熟人,不少人很可能碍于情面,电话都不打一个就把钱“借”了出去。

  还有一类新型电信诈骗与虚拟电话号码有关。近日,家住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的李大爷接到显示号码为“600817110”的陌生来电,对方声称是公安民警,因李大爷身份被冒用购买毒品,需当事人配合调查。在骗子诱导下,李大爷为证“清白”,通过银行汇款到对方指定账户,被骗走18.1万元。

  个人信息倒卖已成“黑产业链”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个人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基础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以不同方式泄露。“我们也许早就成了信息‘透明人’。”一位网络安全专家说。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的当属高校。”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说,有些部门和单位自身又因数据管理意识薄弱或数据库安全防范较弱,很容易泄露信息。一旦黑客发现一个漏洞,便可以利用这个漏洞攻击所有同类型网站,造成大面积信息泄露。

  因管理人员意识薄弱引起的泄露,在大学表现得特别突出。其中,QQ群可以说是最没有技术含量但“有效”的渠道。记者通过QQ聊天软件输入“艺术”等院系简称,未受到任何阻拦,便直接加入一个名为“12级艺术设计”的QQ群,从群内信息看,该群属于烟台大学。

  记者在群内找到3份直接标明“名单”的文档,在“建筑特困和助学贷款毕业生名单”中,姓名、毕业院校、身份证号、手机号、贷款金额等详细信息暴露无疑。另一份毕业生还款确认名单中,还能找到同一个人的还款金额、疑似还款日期等。

  企业泄露的个人信息也不可小觑,这些数据与个人资产结合得更紧密。如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掌握客户网购订单,中航信等公司掌握航班机票信息,各种手机理财APP拥有个人金融账号等。哪怕只有一条信息被诈骗分子利用成功,都会造成财产损失。

  深圳前海征信公司信息安全总监戴鹏飞曾梳理网购订单的4大环节,发现有13种信息泄露的可能,包括商家环节的内部倒卖、病毒攻击、信息被监听,用户环节账号被盗,物流环节被“内鬼”倒卖,电商平台环节的内部倒卖、系统漏洞等。

  记者8月20日在百度贴吧中搜索数据相关的贴吧,发现不少疑似交易个人信息的帖子。记者随后在“数据资源”吧中随意加了2个QQ号码,对方均表示,可以交易网购订单等各种数据。记者从一个卖家手中获取了300个一周前的订单后,确认是真实发生过的网购订单。

  “泄露的个人信息大多用于诈骗。”李铁军说,黑客或内鬼拿到最新数据后,会通过QQ群、论坛等途径倒卖给使用者,或经过掮客注水加工后,倒卖给下游的诈骗者或其他使用者,已经形成了“黑产业链”。

  记者向数据倒卖者询价发现,个人信息会以“对诈骗是否有帮助”为标准定价:一手的、隔夜的京东网购订单数据可卖到每条7元以上,但10天后只能卖每条3角钱,“时间久了,货都到客户手里了,就没法行骗了”。

  “个人身份证、住址等基础信息最不值钱,有时打包出售的几千万条身份信息,平均一条只需几厘钱。”李铁军说,这些基础信息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泄露得多,被转卖得也多,很多基础的信息甚至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并打包下载。

  数据掮客还可以反复倒卖个人信息,或注水加工再次出售。据记者了解,1000元买入的批量账户数据,只需倒卖两次,就可以收回成本;不同时间段的老数据注入最新数据列表,便可实现更高回报;不同类型的数据拼在一起,也可以实现更高的价值。

  记者采访发现,低于百元的生意数据倒卖者是不屑做的,“还不够麻烦的”。

  打击电信诈骗须源头整治

  调查数据显示,仅今年二季度,猎网平台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举报5509起,涉案总金额高达4524.8万元,人均损失8213元。

  记者调查发现,大量个人信息被售卖后用于诈骗,受害者损失在百万元、千万元的不在少数,如中国裁判文书网今年3月披露的一宗电信诈骗案中,受害者损失达3800万元。

  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所长于佳宁认为,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明确个人隐私数据的边界,明确数据存储、处理、查询、使用的规则,明确数据保护的主体责任,明确数据泄露和滥用的处罚方式等。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电信诈骗中最常见的虚假来电显示号码应加强监管。据了解,目前,篡改来电显示或虚假电话号码产生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电信企业开展的语音专线业务对主叫号码未经核验,给不法分子篡改电话号码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不法分子非法经营VoIP电话并提供改号服务,可以随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三是国际来话中的虚假主叫号码;四是通过伪基站发送短信息并随意设置虚假的发送号码。

  工信部9月6日表示,将对虚假诈骗电话进行重点源头整治,要求电信企业确保主叫号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同时面向全国手机用户提供国际来电的甄别和提示服务,以提高用户防范意识,降低受骗上当的几率。依法加大对利用“伪基站”等开展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戒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防范电信诈骗需要公安、金融、电信、司法等多部门参与,统筹协作,从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推进电信卡、银行卡实名管理、规范身份证件使用管理,提升个人防范意识和公安机关侦破能力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的网络侦查技术已经足够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案件,关键是要多部门、多区域联动。”李铁军说。

  (记者许晟、高亢、邵琨、朱基钗、刘硕、陈诺等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葛新燕]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