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酝酿调整加工贸易税收政策,消息传出后引起港台商及广东省官员的不安。但中国商务部人士指出,此举将有利于减少外贸摩擦。
中国有关部门建议调整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包括“取消国货复进口料件的加工贸易保税政策,扩大出口加工区内外政策落差,取消区外的相关优惠政策,深加工结转视同内销征税,提高区外加工贸易准入门槛等”。
所谓的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转至另一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贸易方式。可大大缩短企业实际进出口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
中国深加工结转业务近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是由于深加工结转业务量大幅增加,加上新企业不断增多,部分企业对海关规定了解不够,在深加工结转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现象。
至于“国货复进口”是指:在中国生产制造,并已运出关、境(包括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货物,在尚未进行加工改变形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转运入关。
对粤政府而言,上述消息犹如当头一棒。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和港商断言:如果上述建议得以实施,“将对广东加工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产业配套链将被中断”!
或引发港台商转移潮
对从事加工贸易及已为油电以及工薪加价等一系列问题头痛非常的港商,则更添烦忧。几乎所有港企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此举一旦实施,加工贸易企业将无法在大陆生存下去。
一位在珠三角从事深加工多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台商指出,有关政策如果真的施行,广东海关的通关系统能否承受剧增的压力?情况令人担忧。
他说:“如此重复多次出入境报关,繁重的通关压力,必将使海关的电脑系统无法承受,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再次重新调整这种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策。”
他表示,中国加工贸易政策的频频调整,会让企业对中国政府部门朝令夕改的政策变化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也不利于加工贸易长期稳定发展。
甚至有可能引发从事相关行业的港台商,将企业向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转移潮。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80年国货复进口2400万美元,到2003年上升到250亿9000多万美元(396亿4220多万新元),年均增速达到35.29%,20年内飙升超过千倍。(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芳翼
[责任编辑: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