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在襄樊市、谷城县可谓家喻户晓。因为该村不仅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因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游、"农家乐"而成为吸引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可有谁知道,几年前的堰河村还是个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中等村。是什么让这个中等村走在新农村建设前列呢?问其个中原因,村民们无不高兴地说道:"还不是多亏了信用社。是信用社的一笔笔贷款帮我们圆了致富梦。"
堰河村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是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可农民致富的路该如何走呢?怎样才能使堰河村尽快走上富路呢?
五山信用社紧密配合镇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有关茶叶产权改革,允许私人买断经营的思路和依靠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山水环境,重点发展旅游业和观光农业的指导思想,不但会改变该村农民的致富现状,而且更会带动全镇的经济收入。
说干就干。2001年初,五山信用社为此成立了专门的信贷项目小组。他们先是一边对该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然后与村干部们一起走村串户,向村民介绍有关知识。刚开始,茶园并不好卖。一是人们资金受限,二是没这个胆识,三是长期以来的固守观念,还没使村民们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而且有的村民还对这种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半信半疑。有的说:"在我们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私人种茶叶,卖不出去怎么办?我们可是经得起福,经不起祸哟!"还有的说:"搞旅游,开饭店,卖给谁、谁来游、谁会来吃?"
怀疑的声音并没有动摇五山信用社支农的决心。他们决定先支持一部分人先干起来,用事实说话。于是村里几个经济头脑灵活、有创业精神的人成了首批帮扶对象。
很快,在五山信用社的小额、大额贷款支持下,游帮立等十几家农民买断了集体30至150亩不等的茶园经营权。并经过几年坚持不断的跟踪帮扶,如今游帮立等先富起来的十几户农民又在堰河村边建起了一座座像模像样地农家饭庄。伴着青山绿水的照映,本色的木屋、石屋透着和谐的亲切,让很多城里人慕名而来。或采茶摘果,或游山玩水,游兴之余,更能美美地饱餐一顿质朴的村民妙手做出的农家饭。山区特有的野菜、土鸡、土鸡蛋、无污染的"绿色鱼"、反季节蔬菜等等摇身一变,成了游人每餐必点的"抢手货"。这个昔日寂静的村子逐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传十,十传百,堰河的农家特色让其很快小有名气,信贷帮扶对象都见到了效益。然而,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想到的是怎么再扩大经营规模,聚敛更多的人气。这些都被五山信用社干部、职工看在眼里。经过研究,他们决定对百余个"茶老板"、"天艺茶庄"、五山"玉皇剑"茶叶有限公司等,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每户增加到10万元以上。这下可乐坏了这些村民,因为有了贷款作后盾,他们就可以扩大规模,更大胆的干了。
在堰村买断茶园经营权、开办"天艺茶庄"的人里,游帮立算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从买断150亩茶园干起,现如今的"天艺茶庄"已经变成了二层阁楼。拥有固定资产上百万元。谈起其成功的经历,他滔滔不绝地说道:"全靠了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信用社的农户贷款证是又好使又方便,随用随贷,短的可用几天,长的可用1年。只要在额度内的,用多用少自己灵活掌握。遇到资金紧张的采茶、旅游旺季,打个电话信用社还会派人把贷款送到我们手上,就像取自己的存款一样方便。"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以采茶、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休闲旅游,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同时由堰河村辐射到周边各村,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依靠五山信用社的贷款,其相邻的田河等村建成了两万亩无公害茶园,农民任安平建起了花卉公司,李同国搞起了鱼塘及垂钓园。该村的茶叶生产,也多次在全省、全国茶叶评比会上,拿到金奖。农家饭庄正成为越来越多城里人青睐的地方。
农户贷款惠农家。在老百姓致富的同时,五山信用社也依托农户贷款取得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大丰收。截至目前,该社各项存款达到2800万元,各项贷款达到2000万元,2005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今年有望盈利50万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编辑:芳翼
[责任编辑: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