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从绝对数值上算,“单独两孩”并不会带来人口爆炸性的增长,直接拉动经济的总量也有限。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单独两孩”绝非“单独”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将深远地影响着本国甚至全球经济。
“单独两孩”政策出台,社会反响强烈。教育、婴幼儿产品、医疗等产业界人士马上表示,“单独两孩”将大幅拉升行业经济。美国农业部门也随后表示,中国的“单独两孩”政策将给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机遇。
根据测算,“单独两孩”将使我国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14.53亿,峰值时间比维持现行生育率水平推迟4年,峰值人口多增加1500万人。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预计为13.85亿,比保持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000万。
调整生育政策后的15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增加,2030年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从原来预计的8.75亿增加到8.77亿,2050年从7.00亿增加到7.26亿。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预计,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到2030年将使老龄化水平从24.1%下降到23.8%,到2050年从34.1%下降到32.8%。
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口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辩证问题,人多了固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但同时却又能增加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2年末,中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3年将面临拐点,2013年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也就是说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消减,进而变为负贡献。
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达到一定的人口适度增长率。“适度人口”理论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坎南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调整生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研究和寻找我国现阶段的“适度人口”,通过政策引导达到最大收益。
过去,我国是用独生子女政策对人口增长加以控制。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人多资源少等问题,导致几十年内,我们只把人口问题狭隘地理解成人数问题、除法效应,认为人多了就会摊薄社会资源,消耗社会财富,缺乏对经济社会的统筹考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人口适度增长率也在不断地改变。在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过去的人口政策已经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求。
统计显示,新增人口数量减少直接对应老龄化高峰期的劳动人口减少。经济学家邓聿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养老金缺口实质是人口危机”。此外,新的生育政策将改善传统家庭结构,提升家庭经济社会功能,提高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完善家庭发展能力,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