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营改增在上海开始试点,到今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双扩围”,再到今天,营改增试点步步为营,扎实推进,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营改增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
从营改增改革进程来看,试点双扩围至全国、纳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行业只是迈出了营改增关键性的头几步。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在营改增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运输企业税负上升、一些现代服务业由于前期政策不够细化没有有效纳入抵扣范围等。事实上,我国共有9个行业征收营业税,包括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服务业等。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试点将面临更多难题,譬如如何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通过有效平衡关联产业之间的税收负担,进而避免价格上涨;如何应对建筑业和不动产业不规范之处对改革效应释放的抑制。
从当前税制改革的主线来看,营改增被看做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次大“手术”。决策层希望通过倒逼机制,摈弃分税制的种种弊端,带动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达到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施政目标。但是,随着营改增减收幅度的增大,税源从营业税向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转移,未来势必要通过房产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来保障整体税收的稳定,实现“有增有减”。如何通盘权衡是对制度安排的考量。
从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高度看,实施“营改增”不仅要减轻企业税负,合理优化税制,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于营改增结构调整效应并不会把利益均衡分布在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上,也难免会出现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发展速度不一致、外资企业在部分产业内的比重抬升导致内资企业发展受阻等问题。这对财政运行和经济运行都会产生多重影响,需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来进行调节。
营改增不仅关乎财税体制改革,更关乎经济发展全局。能否有效发挥其正能量,取决于每一次的攻坚效果,离不开试点“分步”推进的稳扎稳打。改革进入“深水区”,艰辛是必然的。面对困难,我们不仅需要施政的智慧和担当,更需要坚定的信念。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