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起草的“A”计划被送到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书案上。这份“计划书”在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后最终由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这份“计划书”就是刚刚出台的《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由于产业规划中提到了A字型产业布局,因此也被坊间称为“A”计划。
按照产业规划所言,到2012年,珠三角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7%;到2015年,以上两个比重分别达到55%以上和28%以上;到2020年,以上两个比重分别提高到60%以上和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重要的主导产业。
由此,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高度协作、合理高效的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把珠三角建设成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传统产业空间格局缺乏统筹“A”计划领命解忧
民间口耳相传的“A”计划,讲的是珠三角未来产业布局规划蓝图。
按照产业规划,“珠三角按照‘引导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现有产业,整合优势产业,打造珠江口东岸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珠三角沿海的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从而形成一个“A”形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有关官员介绍,相比“A”计划,眼下,珠三角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两走廊、多基地”的发展格局。
也就是广为熟知的:珠江口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珠江口西岸的优势传统产业走廊,以及分布在珠三角各市的一批各具特色的装备、汽车、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基地。
然而,这种传统的产业空间格局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珠三角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凸显。“具体表现在以行政区划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有待进一步打破,争资源抢项目现象仍大量存在,要素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责任编辑: 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