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长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浙江紧握改革“总钥匙”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2013-12-30 1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杭州12月30日电 题:浙江紧握改革“总钥匙”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长岗岭牧场转制后,员工童鸣初流转了90亩土地。带着全家人,童鸣初整整开垦了5年,把树苗插满了整个山头。后来,在当地宣传部门的牵头下,童鸣初成功聘用了5位苗木专家,成立了当地第一个农民研究所。经过多年发展,研究所建立了特种经济林试验园580亩,绿化苗木基地1200亩,还成为了浙江省香樟树标准化栽培基地。

  这是一个普通的浙江农民把握体制改革的机会致富的故事,也是浙江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2012年,浙江省GDP为34606.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8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列全国第三。

  “地上没有大森林、黑土地,地下没有矿产资源”,却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最有活力的地区,浙江手中的这把“总钥匙”是什么?

  “改革。”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多次明确提出:讲发展、讲改革,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浙江改革发展成败的标志就是5477万浙江人是否真正成为受益者。因此,改革必须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

  发挥藏富于民优势 城乡统筹助百姓增收

  几十年来,百姓增收始终是浙江改革的主要目的。浙江人的致富路始终与“改革”息息相关。

  十年前开始实施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至今仍在发挥效应。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城乡之间的樊篱被削弱并逐步清除。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不是一句空话。

  以浙江欠发达地区——丽水为例,当地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促进森林资源流转盘活和创业增收。林农凭着“林权IC卡”,就可以查询所承包的每一块山林的坐落位置、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并可依此IC卡直接办理林木采伐、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手续。林农手中的林权证变成一张张“绿色信用卡”,活树变成了活钱。活钱多了,林农们纷纷转型,做小生意的,办农家乐的,种经济林的,做生态蔬菜专来户的……

  “2010年,我与当地林农达成1000多亩的林地流转协议,投资建设香榧精品园,投资数额不菲。”丽水市龙泉上垟镇的村民郑自友率先尝到了深化林改的甜头。

  据悉,截至目前,丽水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1.13亿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20余万人。

  的确,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产权是农民增收的核心资源。

  记者注意到,在温州,一项突破性的农村产权改革正在进行中。温州,历来是浙江多项改革的先行区、试验田。

  该市规定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12类农村产权实现可在县域内实现公开交易。

  在这之前,温州所辖的乐清市就开始了农村房屋“农对农”交易试点。近4年时间,乐清全市成交农房约4400多宗,其中跨村交易的数量约达一半。“

  温州市农办农村金融处处长黄方雷表示,这对于盘活农民手中以土地为核心的“沉睡”资产、促进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阶段,温州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力争让农房交易成为全国试点。”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解决了能进城的农民不愿进城、想进城的农民进不了城的问题。随后衍生的问题是:农民进了城,城市里有他们的空间吗?

  为此,浙江将抓好新型城市化的平台载体建设。一头抓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使都市区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发展形态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一头抓中心镇建设,使这些中心镇成为集聚和提升产业的重要载体、承接农民转移的主要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

  城乡居民将借助城乡统筹的东风,在新型城市化的平台上,继续在致富路领跑全国。

  百姓期待生态良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新一轮改革要继续致富,但如以牺牲环境来代价,绝不是浙江的选择。钱包充裕的浙江百姓对于生态有更多的期待和呼唤。

  回顾往昔,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要处理好“两座山”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推进生态建设。到了这一届党委、政府,“两座山”的理念已根深蒂固。

  杭州市淳安县就是处理好生态与经济关系的一个示范案例。位于淳安县的千岛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

  “来千岛湖旅游的人数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淳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7月底,杭州把淳安列为“美丽杭州”实验区,对7个生态农业型乡镇取消工业考核,对23个乡镇全面启动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目的就是希望当地能够抓好特色、科学发展,更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更大力度发展生态经济、更快步伐改善民生保障。

  “我们每月都要对沿溪水质状况开展检查,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数据动态。”淳安县梓桐镇党委书记徐军飞作为辖区“河长”定期都要检查河道卫生状况。

  治水已经是浙江生态建设的一个关键性抓手。在浙江,治水被寄予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责。

  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和技术上的欠缺,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河网湖泊甚至处于亚健康状态。2012年,浙江仍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为劣V类,31.7%的断面达不到功能区要求。浙江八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

  经过广泛调研,这一届党委、政府更加清晰认识到:在浙江这样的水乡,水变清是转型升级最直接的一个标志。只有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目前,被外界成为“最严”的水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在浙江全省推开,并且初步形成了包含工业节水控源减排、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水再生利用、全面实行河长制和考核制度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治水机制。

  不仅是治水,在建设“美丽浙江”的总目标下,浙江也不遗余力地治气、治城治乡。

  在全面推进治气方面,浙江重点全面整治煤电、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废气及烟尘粉尘排放企业,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抓紧研究使用光伏发电。在推进治城治乡方面,浙江着力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同时也坚持城市治堵、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群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有能游泳的河,有顺畅的交通,生活在天蓝水清美好家园中……这些都是民心所向,也是浙江省致力于解决的基本民生问题。

  十年“平安浙江”显成效 百姓生活富足安宁

  改革让百姓荷包持续增长,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浙江的执政者思考的不仅仅是如此,确保老百姓过上既富足又安宁的生活也是改革的题中之义。

  具体的说就是要守住稳定的底线,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社会治安不能恶化。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老百姓过上既富足又安宁的生活。

  浙江社会的平安离不开“平安浙江”的打造。

  2004年,浙江全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渴望人身安全、希望财产权和发展权得到更好保护,迫切要求拥有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当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的决定,标志着浙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现了由“小平安”到“大平安”的转变,“大平安”的范围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

  这是对民意的准确把握。斗转星移,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平安浙江”建设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途径、做好群众工作的综合平台,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10年来,浙江省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继续下降。2012年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5.93%,连续9年走在全国前列,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

  现如今,人民群众对深化平安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保障民生改善、促进公平正义的期待更为突出。

  群众的意愿就是“平安浙江”的风向标,群众满意更是检验和衡量平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

  “要坚持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导向不走样,找准深化平安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浙江省平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多次表示:百姓富裕是浙江的优势,也是创业创新的基础,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不断提高,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不能恶化,只能好转。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这三条底线,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浙江就能继续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完)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