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在义乌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如今第一个三年计划已完成,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启动。今天,义乌人正整装上阵,改革又出发……
从一个内陆小县到现在的国际贸易商城,义乌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改革相连。然而,30多年的破难攻坚,也把义乌一步步推向了改革的“深水区”,这里有险滩,有暗涌,有传统体制机制的障碍,也有人们自我设置的禁区,利益交错,矛盾凸显,新的改革可谓“步步惊心”。但义乌人始终瞄准世界“购物天堂”的目标不动摇,正以一往无前的改革勇气,探索一条接轨世界的贸易便利化通道。
浙江中部的这只“金丝雀”,正在挣破束缚,欲作“冲天”之举。
从我改起
破除自我设置的樊篱
5月19日上午7时,陈君锋已赶到义乌港仓库。
义乌港是一座国际陆港,也是义乌通往世界的一个重要接点,陈君锋所在的义乌市超日进出口公司每年有近6000个集装箱的小商品,通过这个港口出口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朗等中东和西亚国家。这天,他们就有20个集装箱的玩具要出口到阿塞拜疆。“现在,在义乌做外贸已经相当便利了”,作为公司的商检部经理,陈君锋对出口程序已烂熟于胸。
原先,在义乌做小商品出口并不是一件太方便的事。义乌市场拥有26个大类、180万种商品,以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玩具等日用工业品为主,涉及2000多个税则号。去年,从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达到78.2万个标箱,按工作日计算,每天需检验通关商品多达3100多个标箱。
“来义乌市场采购商品的,多为个体工商户、国外的小商小贩,还有部分外企的常驻代表机构,多品种、小批量、低货值。”陈君锋说,为降低出口成本,常常多个采购商共用一个集装箱,或是多种商品混组一个集装箱出口,一个集装箱内通常有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来自不同厂家、不同销售商、不同采购商的商品。
传统外贸监管方式,是所有出口商品——每个种类都需要按一定比例抽检、验货,“传统的贸易监管体制,适用于大批量、单一品种的进出口,对义乌这种大进大出的市场采购贸易,根本管不过来。”义乌市检验检疫局综合处处长龚逸能说,为适应贸易方式的改革创新,他们只有从自身做起,冲破那些不适应的旧的规章制度和自我设置的樊篱,按照安全、便利、责任可溯原则,探索新的国际贸易监管方式。
根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目前义乌市场上80%左右的小额小批量、低风险的商品,可窗口审单、直接放行。小额小批量的定义是:数量在40标箱以下、单品重量在50公斤以下、单批货值在1000美元以下,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只要如实申报,不需要提供检测凭证,直接通关。
根据这一标准,超日公司这次出口阿塞拜疆的20箱玩具,就属于小额小批量商品。
在仓库管理员验货后,陈君锋将商品录入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督管理系统,不到3分钟,全部录入完成。随后,他又到检验检疫局报检,不到半个小时,手续办完,集装箱直接出关。“在改革以前,走完这个流程需要5至7天时间。”陈君锋感慨地说。
从实际出发,从自我改起,这是义乌推进国际贸易改革的内生动力。正是这种改革激情,义乌推开了一扇扇似乎难以开启的“罗生门”,国税、海关、外汇管理等这些机构和部门,都从自身职能出发,投身国际贸易改革的实践,有的从我做起,坚决破除利益樊篱;有的积极向上争取,主动拆除体制机制障碍。
海关是商品进出口的门户,过去因为通关手续繁琐,出口商品经常滞留在国门。现在义乌约有60%的出口报关单进入“高速通道”,无纸化通关率达到98%,实现报关、审单、转关和放行全程无纸化,义乌海关与宁波海关的转关实现无缝对接,实行24小时全天候通关作业,通关单证作业正式进入“秒时代”。同时,每批次货值报关限额也由原先的5万美元提高到15万美元,需要报关的批次因此大为减少,实现再次提速。
以前,外国的自然人、企业代表机构和国内个体经营户都没有外贸出口资格。现在,义乌允许外商可以用投资合伙企业的名义成为合法经营主体,市场经营户则可注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公司,供应链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秘书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也不断涌现,全市累计涉外经营主体达5224家,比试点初增长近50%,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032家,占全国80%以上……
出口通道的顺畅和外贸主体的扩大,使义乌的外贸出口如虎添翼。去年义乌外贸在2012年增长150%的基础上,再增长一倍多,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38%。
八方突围
让内陆小城对接世界
今年4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世界电商大会在义乌举行。当天上午,澳大利亚易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晓镭,代表公司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官方网站“义乌购”,签订了“海外合作计划”。义乌小商品市场7万个商铺的商品信息,将在澳大利亚当地的二级域名网站上同步更新。
“买家下单后,由我们来负责质检、商检、通关、物流等。”常晓镭认为,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义乌7万家商铺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今后,国外买家完全不用跑到义乌来选货,可以在网上直接完成采购。”
“海外合作计划”的顺利推进,基于义乌绝佳的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近年来,义乌投资8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660亩的国际电子商务城,并与阿里巴巴、敦煌网、亿赞普等国内外著名网络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全球网货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仓储运营中心等一批重大电子商务项目。目前,义乌区域网商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账户总数超过21万个。
电子商务的崛起,带动了义乌快递物流的异军突起。目前,义乌国内快递日均出货60万票,跨境快递日均25万票,总量分别居全国各大城市第6位和第4位。今年3月,从义乌发往全国的小件,因为发货量达到一定票数,0.3公斤的全国统包价每件降至4元,甚至到过3元多,快递物流的费用因此大大低于其他城市。
快递物流的疏通,只是义乌打造现代物流高地的一个方面。要成为真正的现代物流高地,陆港、空港、铁路口岸等线下物流,是义乌市通向世界的主要接点。
去年5月1日召开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9届年会,以决议形式正式通过《政府间陆港协定》,义乌作为华东地区唯一、我国首批陆港城市被列入国际陆港城市。
陆港,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口岸,而是内陆地区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
义乌是个内陆县城,不靠海、不临江、不沿边,没有通江达海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弥补“地利”上的这一缺陷,义乌市四面出击、八方突围,打开了一个个地理和观念上与世界接轨的通道。其中,陆港对义乌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她意味着义乌贸易能否改变长期以来依赖江海港口的被动局面,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线路,真正成为综合功能完备的“始发港”和“目的港”。
去年,义乌耗时4个月编制《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规划》,在43.6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块内,建设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全力打造物流快速反应、干线运输等4大物流核心组团,涵盖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电商仓储、物流企业集聚等十大功能区块。
眼下,总投资30亿元的义乌港已经全面投入运行。其中,可满足50余万标箱作业的一期项目已于2011年10月投运;二期海关查验场地也于去年11月投入运行,进出场卡车牌照、集装箱号均已实现电脑自动识别,卡车通卡时间由原来的2分钟缩短至10秒钟,整体物流效率提高了近10倍。
义乌还与宁波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集装箱运输车辆、订舱平台、信息平台、甩挂运输、海铁连运、通关模式等方面延伸港口功能,以期实现国际陆港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
往东是联通大洋的港口,往西则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近年来,义乌顺利打通了直达中亚五国的国际集装箱专列通道,通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通道逐步建立。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