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长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南京查处首辆非法营运"专车" 滴滴:正组织全国排查

2014-12-04 14:32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此前发布了由江苏省交通厅拟定的对“专车服务”相关问题的解释。在解释中,明确了私家车、挂靠车不可以加入专车服务,信息平台不得为私家车、挂靠车等非租赁企业所属车辆提供信息服务。条例发布以来,客管部门共查到了2辆涉嫌违规营运的专车,均是滴滴专车所属车辆。而此前,滴滴专车一直声称自己是“三方合作”,不会出现挂靠情况。昨天,滴滴专车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园

  新闻事件

  两辆专车涉嫌非法营运被暂扣

  11月23日,一辆载着五个人的别克商务,从怡华假日酒店驶到了中山陵。车到付款,于是乘客便开始用手机支付。不过,不知是网络原因还是操作不熟悉,乘客支付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正在巡查的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的稽查人员发现了这一现象,随即要求车主出示行驶证件。但车主拒不出示。经过查询,得知这辆车是私人所有,通过滴滴专车软件平台与乘客联系,并不具备营运资质。于是稽查人员对车辆进行了暂扣。

  11月28日,稽查大队在机场,同样发现了一辆安装了专车软件的福特蒙迪欧。当时车上的客人刚付完款。“是从锁金村上车的,一共付了209元。”南京市客管处投诉处理中心陈刚主任说,当时驾驶员出示了行驶证件,但也是个人车辆,不具备营运资质,于是也暂扣车辆,作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如今十几天过去,客管处投诉处理中心要求车主提供车辆过户给租赁公司的证明,或三方协议,或相关营运资质证明,但两位车主一直未能提供。记者从客管处了解到,如果两位车主确属挂靠营运,将被处以5000-50000元罚款。

  滴滴打车此前一直宣称,滴滴专车都是“三方合作”,是在政府允许政策内,由租赁公司提供车辆、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约车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但查处的两辆专车,都是挂靠车辆,这无疑与滴滴的宣传不符。昨天,记者联系了滴滴专车品牌服务部多位负责人。

  但给记者的反馈一直都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所以正在请示下一步如何来做”。一直到昨天晚上7点45分,滴滴品牌服务部媒介经理周长新才给出明确回复:“我们现在正在排查,一旦发现还有其他挂靠车辆,会根据和租赁公司的合同,对租赁公司做出不同的处罚。如果一家公司被发现屡次违约,会考虑是否解约。”不过,滴滴方面并没有告诉记者具体的处罚措施。此外,对于记者提出的“如果发现驾驶员违规挂靠,是否会解聘”、“如何进行全国排查”等细节问题,滴滴方面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规范。不过滴滴方面也表示以后会逐步完善。

  记者调查

  执法部门坦言查处难

  记者昨天调查了8位出租车驾驶员和2位私家车驾驶员,问他们如果自己有车,愿不愿意去开专车,有6名出租车驾驶员都表示“愿意”,但记者问到“愿不愿意把车过户给租赁公司”后,所有的驾驶员都告诉记者“不愿意”。而原因也出奇地一致:因为过户以后,就属于营运车辆,营运车辆对车子有报废年限的要求,而私家车则只要通过年检就可以继续开。此外,过户后保险的费率也不同,用车成本也增加了。“企业在扩张市场的阶段,难免有一些挂靠车辆进来,不然车子的量不够。”据知情人士透露。而在专车查处方面,稽查人员坦言并不容易。“私家车很多,很难从外观上判断哪辆是专车,”不过执法人员也有查处经验,“一旦确定它不具备营运资质,肯定也要视情况给予处罚。”

  专家意见

  支持专车进入市场,但企业也应规范

  “专车进入南京市场,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南京的出租车市场,目前被几大公司垄断,外面的企业想进也进不来,我们希望这样的情况得到改变。”一位出租车驾驶员也给记者算过一笔账,想在南京开出租,要预先投入10万元买车和2万元定金,而这十万元,每月以返款的形式对驾驶员进行返还。“比如我是6700元/月的份子钱,那么我实际的份子钱就是6700-1900=4800元,但2万元则要一直等到退车的时候,才返给我。这是不是‘空手套白狼’?”该驾驶员说,“在份子钱里,包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费用,比如调整费、二驾费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交的吗?”不仅如此,南京高档出租车的份子钱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希望专车能给市场带来‘鲶鱼效应’”,业内人士说,“但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在创新模式下建立规范,杜绝侵害乘客利益和影响公众出行秩序的非法营运的情况。”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