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海洋渔业养护与共同开发青年科学家研讨会现场
会上,两岸青年科学家围绕“共同提升海洋资源养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主题,就“海洋渔业资源基础生物学与渔场环境”、“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与新渔场开发技术”、“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技术与管理策略”、“生态系统水平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技术”、“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两岸及多边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务实地探讨。 “目前地球暖化、气候变迁,造成海上渔业资源逐渐匮乏。以前台湾一年可以捕捞到92万尾的乌鱼,如今只能捕捞到25万尾。”来自台湾海洋大学的蓝国玮在其演讲报告中指出:鲻鱼,又称为乌鱼,是台湾人逢年过节必备的美食,每年11月份洄游到台湾海峡南部,因为都是在冬至前后,被渔民成为“信鱼”,营养价值丰富。 他认为,造成乌鱼捕获量开始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大陆沿岸渔船数量越来越多,大陆捕获的乌鱼量越来越大导致台湾捕获量相应的减少;对鱼类的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供不应求;全球气候的变迁,使得东海海域近年来的温度上升了1.2度,比邻东海的台湾海峡温度也随之上升,加上ENSO现象、印度洋震荡等都影响了乌鱼空间分布,进而导致乌鱼族群的数量变化。因此,提升海洋资源养护、管理和利用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水产学会承办,台湾水产学会、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福州市水产学会协办,会期将持续2天,与会代表将就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度交流,促进海洋资源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保护。 |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