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工业增长构成以重工业高速增长为主导。2011年,工业增长速度开始回落,2011、2012、2013年分别为10.4%、7.7%、7.6%。我国工业从10%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长,不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暂时现象,而是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缘于市场需求规模、结构和增速变化的新常态。
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后期。2000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扩张,成为拉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例如,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00年的1.63万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9.62万公里,年均增长15.9%。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后期,建设重点转向车流量较少的偏线和冷线;港口吞吐能力已经出现过剩;机场建设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的支线机场。
城市空间扩张规模变化。2000—2012年的12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约2.3万平方公里,超过1949—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总和。由于受到土地供给瓶颈的约束,未来我国城市面积扩张不可能继续保持这样的规模和速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的增长将趋缓。
汽车进入家庭增速的变化。2000—2010年,我国轿车进入家庭出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增长,年销量由60万辆上升到960万辆,年均增长31.76%。而2011—2013年平均每年仅增长7.8%。2013年城镇每百户家庭轿车拥有量全国平均约为24辆,远低于发达国家,仍然有广阔增长空间。问题在于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受收入水平的制约,汽车进入家庭将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井喷式增长难以重现。
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我国人均占有工业产品的数量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能力还有扩张空间,目前工业生产的过剩是相对过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民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消费品市场增长的突出矛盾。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低收入群体有效需求不足,也制约着消费需求增长。
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压缩了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2004年以来,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以居住为目的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削弱了对其他消费品的购买力,压缩了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阻碍了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工业品出口形成制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货物贸易从2001—2007年年均增长14.1%回落到2008—2011年的3.8%。发达国家为应对国内经济危机采取“再工业化”等措施,国际资本流动放缓甚至回流,国际产业转移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是客观趋势。当然,我国人均GDP只有7000美元左右,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尚未完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还有广阔空间,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是可能的。在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扩大开放以及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促进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和高效益增长。(吕 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