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东北及中西部  > 正文

增产不增污 成都境内唯一火电厂将扩容近两倍

2013-12-26 14:44 来源:成都商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增产不增污

  金堂电厂“上大压小”扩建项目占用了原嘉陵电厂35.9万千瓦的发电指标和其部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由于项目采用了超超临界机组等先进工艺,以及关停其他小火电、对一期工程进行技改减排等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

  成都境内目前唯一的火电厂——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下称金堂电厂)将扩建,其发电规模将由目前的120万千瓦增至320万千瓦。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金堂电厂将扩建200万千瓦火电规模,在其一期工程120万千瓦基础上增加近1.7倍,该扩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书日前已正式获得环保部批复,项目占用了原嘉陵电厂35.9万千瓦的发电指标和其部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由于项目采用了超超临界机组等先进工艺,以及关停其他小火电、对一期工程进行技改减排等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

  发电指标部分来自原嘉陵电厂

  成都东郊的几家电厂关闭或搬迁后,四川在成都金堂规划建设了国电成都金堂电厂。作为成都热电厂搬迁、易地建设的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其厂址西面距成都约43公里,西北面距金堂县城赵镇约20公里。电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2台600MW亚临界国产燃煤发电机组,分别于2007年5月和9月投产。截至目前,金堂电厂仍是成都地区规划的唯一火电电源点。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金堂电厂拟在其一期厂区北侧预留的场地上建设“上大压小”扩建项目,由电厂投资业主利用本集团投资经营的大型煤矿以“自带口粮”方式,实施“煤电一体化”,建设规模2×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所谓“上大压小”,是指建设该项目时已关停部分小火电,“自带口粮”则是指中国国电集团相关煤矿可提供煤源保障。扩建后,电厂原120万千瓦发电规模,将增至320万千瓦。其发电指标的来源,包括原嘉陵电厂35.9万千瓦和四川省“十二五”火电建设规划中的部分指标。日前,环保部已正式批复该扩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书。

  扩建前先减排 增产不增污

  环保部在正式批复前的公示中透露,金堂电厂扩建工程将同步建设脱硫、除尘和脱硝装置,设计脱硫效率98%,除尘效率99.95%,脱硝效率为85%。电厂烟气通过一座240米高烟囱排放,并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同时,还将在煤场四周设置防风抑尘网。该扩建项目工程总投资69.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5.8546亿元。

  此外,扩建项目发电机组本身采用的超超临界凝汽式机组,是目前国内火电领域的先进技术。不过,再先进的技术,燃煤电厂也会有部分污染排放。对此,该扩建项目通过关停其他小火电、对一期工程进行技改减排等措施,仍然做到了项目“增产不增污”。据环评报告书披露,该工程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排放二氧化硫1689吨/年,排放氮氧化物1925吨/年。经四川省环保厅同意,该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可从成都嘉陵电厂关停项目(2011年削减2781吨)中调剂,氮氧化物指标可从已建成脱硝设施的金堂电厂61#机组削减氮氧化物(2013年预计削减3937.5吨)作为来源。因此,总体上看,整个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增加。

  成都将不再审批新建燃煤电厂

  环评报告书表示,随着成都区域经济的发展,负荷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成都热电厂、华能成都电厂、嘉陵电厂拆除后,单靠金堂电厂一期工程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省市电力部门获悉,四川今冬明春最高用电负荷预计达2800万千瓦,日均用电需求约4.33亿千瓦时。照此看,四川日均用电负荷大约在1800万千瓦左右。成都供电公司的数据显示,成都全域12月24日的日均用电负荷为757万千瓦,金堂电厂现有发电规模约占成都目前日均用电负荷的16%,扩建后相当于42%左右。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入冬以来,四川河流来水较多年平均略枯,水力发电能力约2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0%。而今冬明春四川火电发电能力约252亿千瓦时,同比增20%。特别是,截至11月底,四川电网存煤量达到了687万吨,达历史新高。照此看,火电还将在四川发挥重要作用。不过,根据成都市环境治理要求,今后成都将不再审批新建燃煤电厂。

  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实习生 余梦洁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