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今年起,西北五省区将开始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进行战略合作,这是西部省区首次进行的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合作。五省区能否以此为契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打破地域割据、迎来合作共赢局面,为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
核心提示:从今年起,西北五省区将开始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进行战略合作,这是西部省区首次进行的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合作。五省区能否以此为契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打破地域割据、迎来合作共赢局面,为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
新华社记者连振祥
兰州(CNFIN.COM / XINHUA08.COM)--从今年起,西北五省区将开始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进行战略合作,这是西部省区首次进行的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合作。五省区能否以此为契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打破地域割据、迎来合作共赢局面,为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
——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首次进行区域合作
7月6日开幕的第20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兰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1299个,签约总额达6511.53亿元,比上届增加382.44亿元。这其中,承接产业转移成为签约主角,不仅签约资金巨大,而且是工信部和甘肃省政府合作共同推进,更在于西部地区首次进行承接产业转移合作。
在兰洽会上,西北五省区一致同意建立承接产业转移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并共同签署了《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甘肃省工信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刘荣发认为,这意味着西北五省区自此建立起了区域性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开启了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阶段。
按照合作框架协议,五省区工信委将突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合理确定承接重点,防止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防止低水平承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合作格局。
记者了解到,五省区首先将共同建立产业合作协调机制,促进五省区相互投资、采购、扩大销售,协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智能物流骨干网。其次将共同建立项目合作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一事一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给双方企业合作项目更多支持和更大优惠。其三将共同建立区域性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联动,开展区域性的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共同推进区域发展和向西开放。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西北五省区地缘相邻、发展相依,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地区和国家能源、新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基地,五省区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个平台,寻求合作机会,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业内认为,此次五省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将有利于形成一个区域性承接产业转移的氛围,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在更大范围之内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更容易形成规模。
——碎片化和同质化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转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的讲话而炙手可热起来。6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对于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届兰洽会举办的相关论坛上,一些经济界学者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区域合作,构筑以开放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促进东部再改革的倒逼机制,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一方面,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刻调整,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在更高层次上重回制造业;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对我国形成“双层挤压”态势。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的矛盾凸显,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
但记者了解到,多年来,由于西部各省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都是各自为政甚至饥不择食,树立的是“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鲸吞”思维,导致承接的产业项目十分庞杂,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优势,碎片化严重。
以甘肃为例,第19届兰洽会甘肃承接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共签署合同项目765项,合同金额5371.42亿元。记者归类发现,按照行业分类,冶金有色项目71项,石化项目48项,轻工、食品、医药项目209项,建材项目119项,物流项目44项,装备制造业项目54项,能源工业项目169项。第20届兰洽会签署承接产业转移合作项目770项。按照行业分类,能源原材料项目353项,轻工、食品项目177项,医药项目65项,装备制造业项目67项等。业内人士认为,如此零碎的项目,数量虽然庞大,但却无法打破以往零散的低关联度投资格局,无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专业集群优势,实现结构质量转型。
除了碎片化外,产业结构同质化也很严重。记者综合西北五省区近年来的项目发现,基本上都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轻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业、物流、建材等行业,多个省的产业互相“克隆”。
专家认为,碎片化和同质化容易造成西部地区一味地接受传统产业的转移而缺乏创新,使得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低附加值化,延缓产业升级的时间。同时也会使西部承接地区的产业结构继续固化在“杂而同”“小而散”状态,导致“产业撞车”,随着产业转移的延续,形成的结构刚性会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本不断上升,难以缩小与发达区域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
——以区域分工和产业合作为“稳中提质”注入新动力
专家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实际上就是一次新的产业规划和重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必须强化产业分工与区域合作,类似西北五省区建立的区域性合作平台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为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工信部制定了关于产业转移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认定试点工作要求,和《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对15个传统行业提出了转移的方向和重点,并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衔接。
据了解,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中,近半数地处西部,重点发展方向是能源、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资源精深加工等产业。其中,成渝地区要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黔中地区将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滇中地区将建成以化工、冶金、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但从近年来西部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来看,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各地产业打架撞车极为普遍。工信部表示,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对全国产业转移进行摸底,从整体上调查各省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及其产业发展定位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致性。
在本届兰洽会上,一些专家认为,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要注重区域分工和产业合作,要跳“集体舞”,切忌“独舞”。朱宏任说,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差异较大,承接产业转移不能造成产业雷同和新的过剩,要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力求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序承接、协同发展。通过区域分工和产业合作,使零打碎敲的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专业集群优势。只有聚焦长期的集群战略导向,才能逐步形成兼具规模经济优势和主导产业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园区。
采访中,企业界认为,产业转移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西部地区绝非被动的“接受转移”,而要真正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对技术、环境及政策演变有更多前瞻性考虑。既要处理好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防止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落后产能转移,又要处理好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经过各区域协同作战,产业转移才能形成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一盘棋”,实现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稳中提质”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责任编辑: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