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东北及中西部  > 正文

“节能降耗”对青海工业发展约束性日益趋紧

2014-07-18 10:11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核心提示:近年来,“节能降耗”对西部资源大省青海的工业经济发展约束性日益趋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破解青海工业发展“困局”着力点仍然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华社记者骆晓飞 李亚光

  西宁(CNFIN.COM / XINHUA08.COM)--近年来,“节能降耗”对西部资源大省青海的工业经济发展约束性日益趋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破解青海工业发展“困局”着力点仍然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却难解“困局” 

  “利用铁合金矿热炉余热发电技术,每生产一吨硅铁,我们就能降低消耗500多度电。”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向东说,“随着节能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突破,现在的硅铁行业已经不再是'傻大黑粗’形象。”

  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是亚洲目前最大的高纯硅铁生产基地,年产能达30万吨。2008年以来,在国家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这个企业加大技术攻关,破解了铁合金冶炼余热发电这一世界性难题,并自主研发了铁合金生产环节自动化加料清灰、出铁口除尘清灰等多项节能技术专利。

  近年来,青海省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等一系列措施,青海工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大幅下降,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指标。同时,也让铁合金、电解铝等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国内先进乃至世界一流水平。

  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叶裴文介绍,从2008年起,青海省一方面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扩大项目并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同时,通过逐年加大财政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持的力度,鼓励六大高耗能工业行业实施了一系列节能技术改造。“十一五”期间,青海完成万元GDP能耗从3.07吨标煤下降到2.547吨标煤的目标,降幅达17.04%,超出国家下达节能目标任务0.04个百分点。

  叶裴文告诉记者,通过连续多年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术改造,青海工业企业的落后产能基本已经全部淘汰,而且淘汰标准高于全国水平。不过,随着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空间越来越小,青海省工业能耗继续下降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在国家下达节能降耗硬性指标的前提下,节能降耗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已经越来越突出。

  “'十二五’期间,国家层面给青海下达的目标任务是单位GDP能耗要下降10%。但是,'十二五’的第一年,青海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9.4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9.26%。”叶裴文说,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期间青海平均每年需降耗4.86%才能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以目前形势来看,青海的“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几乎无法完成。

  --节能降耗压力大 “根子”在产业结构失衡 

  叶裴文分析认为,从青海的工业经济结构来看,以资源型、原材料型为主的工业占比仍然比较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这是青海节能降耗难的根本原因。青海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青海轻工业增加值仅为97亿余元,而重工业的增加值为922亿余元。

  “目前,青海省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60%,水泥、铁合金、碳化硅、纯碱、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则高达90%,从根本上制约着节能降耗的操作空间。”叶裴文说,虽然经过持续的结构调整,青海工业发展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显现出活力,发展方向也已非常清晰,但是由于受资源型工业特点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矛盾仍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缓冲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青海省是资源型省份,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化工高载能工业是这个省经济的主要构成,始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加之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受交通和自然环境影响,吸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的产业难度较大,使得高耗能为主的工业结构短期内难以调整。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发展政策深入落实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快速发展,青海提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加工初级循环、产业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从青海工业发展的资源特点和优势来看,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发展思路,但是这种格局导致青海“十二五”工业发展仍然以重化工业为主。同时,青海利用资源优势承接东部地区部分能耗相对较高、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基础原材料生产加工项目,也导致现阶段产业层次不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居高不下。

  “产业结构调整对今后一段时期的青海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乔弘志说,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气候原因的影响,青海发展农牧业和旅游业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青海又地处内陆,远离东部沿海主要市场,大宗矿产品运输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弱。再加上能源消耗过多地集中于基础加工业,环境约束性条件和节能降耗压力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其结构转型面临的困难要比其他地方更多。

  --着力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发挥比较优势破解发展“瓶颈” 

  随着西部开发的逐渐深入,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不仅把青海带入立体“交通网”时代,而且将为青海工业经济“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干燥、寒冷,通风条件优良,在某些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条件,比如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

  “铁路运力的成倍增长将大幅降低工业原料、工业产品的运输费用,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利润与发展空间。”李向东说,基础条件的改善将有利于青海工业积极参与市场,进而在市场的无形指挥下进行自我调整。

  《青海省工业与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青海将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特色轻工和生物产业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工业投资将着重促进产品结构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化,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力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

  “在新能源产业上,青海省确立的重点是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风能、锂离子电池和生物质能产业。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乔弘志说,截至2013年,青海仅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就超过了300万千瓦,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将有可能提前完成。而盐湖化工产业将以钾、钠、镁、锂、硼等资源综合开发为主线,构建以钾盐为核心的化肥工业、镁钠资源综合利用和盐湖卤水深度加工循环经济。

  乔弘志介绍,根据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青海省相关部门拟订的《青海省工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意见》,通过推进产业聚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和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围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青海将形成5个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10个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的重大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链条。

  为了产业基地尽快升级转型,从2013起,青海通过落实一系列电价补贴、运费补助等政策,以及制定扶持上下游企业对接、建立长效供需等方面的奖补办法,加大了对生产要素的保障力度。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也进行了方向性调整,2013年和2014年,青海主要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项目中,符合绿色发展和延伸产业链的项目分别达到了70%和80%以上,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集中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占比和企业研发投入都在显著提高。

  “结构节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叶裴文说,对青海而言,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新型工业体系,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青海工业的发展“瓶颈”问题。 

[责任编辑: 李佳佳]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